那么第三卷殺不平就這么結束了。
當然大家可能感覺是兩卷,因為在帕維亞之戰后應該還要再分一卷,但是我阿爾茲海默大爆發,搞忘了。
第一卷是遣圣孫(從開頭到帕維亞結束),這一卷霍恩完成了從普通平民到革命者的改變,并且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地方割據武裝。
第二卷是磨刀兵(從帕維亞之戰到奶酪灣之戰結束),政治上通過圣國田畝詔書與民意代表制度實行了土地改革和百戶區的城鎮制度。
軍事上建立了實驗性的戰團制度和軍事訓練體系,驅逐洞窟密林的土匪和殘余騎士鍛煉了士兵,打通了商路。
通過黑山之戰統一了整個郎桑德郡。
通過急流市之戰,接管了千河谷的貿易金融中樞,并在奶酪灣之戰中擊殺孔岱親王,完成了國家獨立。
經濟上發展了債券體系,邁向近代化的城鎮生活與工場,以圣鋤圣鐮修道院實行了農業改革,通過《南千河谷自貿協議》與神圣軸心聯盟(圣聯全稱)發展了白糖貿易,并用鹽與火腿發展了肉食品貿易。
主要是發展內部的同時,統一了所在地區后又統一了千河谷,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建設和實驗性的制度試點。
第三卷是殺不平(從奶酪灣之戰到灰袍丘之戰結束)。
這一卷政治上確定了立憲會議和千河谷臨時國家體制,建設了咨政院并推行了百戶區化,最終重新彌合了分裂的政府,拉攏了小地主與工商業貴族,打擊了大地主與封建特權貴族。
軍事上發展了發條炮與炮兵體系,改進了發條銃的運用,救援并附庸了黑蛇灣聯邦,同時發動了對碎石原的打擊,同時第二次驅逐了萊亞人的軍隊,將圣聯的版圖千河谷一地擴張了到了黑蛇灣、碎石原、荊棘園以及仙石甸,總面積從原先的24萬平方公里暴漲到了近180萬平方公里。(后續治理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