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墨莉雅提的財政出發,你就能分析出來為什么了。”霍恩早就和樞密僧侶與茜茜等人分析討論過。
千河谷戰爭歷時兩年,結束于帝國歷1446年的3月。
1446年剩下的時間,大多用于清掃殘黨和改革基層,兩方勢力幾乎都沒有收入。
至于從教會與貴族手中扒來的錢財,大部分都用作了恢復經濟與民生。
要知道,千河谷戰爭期間,對民生的損害可是相當大。
只用了9個月就恢復了戰前七成,還順帶完成了百戶區化,投入的資金絕不算少。
霍恩與墨莉雅提是在1447年才算是正式主政。
根據茜茜與霍恩的推算,墨莉雅提1447年全年大概獲得了10萬金鎊左右的收入。
這是總量上的,具體來算,墨莉雅提能夠調用的估計有6到7萬金鎊左右。
期間墨莉雅提又在編練鐵拳戰團與山地騎士團等一系列新軍,還要安置山地移民。
簡單來說,7萬金鎊不僅沒夠,還花掉了墨莉雅提打下夏綠城積攢的10萬金鎊。
當然,這件事上霍恩也有不小的責任。
大部分燒錢的基建計劃都是他提出,在這方面,他有點太激進了。
其中不少建設,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才能有成效的未來投資。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霍恩強行推行的城鎮公立教育與義務教育,起碼二十年后才看到成效。
學校、港口、市鎮、道路、水閘……大量的金鎊流入民間。
畢竟想要建立圣聯統一市場,除了批量生產和制度法規外,基礎設施同樣是不可缺的一環。
至于霍恩從黑蛇灣與戰爭中賺取的錢,很多都拿去支援了黑蛇灣本土財政。
更多的則是要留在手里做準備金以及應對未來可能的資金流斷裂。
不能老是靠債券啊。
所以說,墨莉雅提手里能用的錢本來是不太多的。
戰爭債券的還款,實際是要從霍恩的羊毛貿易中分一杯羹的,即墨莉雅提賣羊毛給霍恩賺錢。
好在債券是兩年期的,可以等到明年再還,從國稅里扣。
但明年萊亞人就要入侵了,更是要用錢的時候。
再延期的話,就進入戰爭時期了,還款遙遙無期,誰知道千河谷能不能贏?
所以買債券的人,寧愿八折甚至半價購回,都不愿延期。
就怕延期延著延著,債券就變成廢紙了。
在債券購買者眼里,“延期”和“不還”是畫等號的。
這時候就得有一筆急用的現金投入,先穩定住局勢與信心再說。
墨莉雅提的一河輸也是穩定局勢與信心的手段,就是沒執行好,反倒出了反效果。
這筆錢,霍恩擠一擠,在郎桑德郡內借一借是能出。
但出于戰爭考慮,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留點。
這筆錢,要是法蘭人愿意出就更好了。
說法蘭人,法蘭人到。
霍恩剛把自己對此事的分析講給兩人聽,門便被樞密僧侶敲開:“冕下,吉加農先生到了。”
(本章完)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