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市烏菲茲宮的議事廳內。
冬日下午渾濁的陽光照在了黑檀木的桌子上,在這間寬闊的議事廳內,坐了五六十個當前急流市的重要人物。
其中有各個軍團長、市民議員、行會會首、主要市政廳成員。
他們圍坐在橢圓桌子邊,或是坐在兩側的條形長桌后,各自分為一團,裝作不在意地窺視著進進出出的樞密僧侶們。
這些樞密僧侶除了端茶送水,就是在一個大木板上張貼表格和地圖。
當然地圖是精準的,但上面各種軍團和營壘的位置都是模糊化處理的。
可在旁聽的塞欽格看來,那些密密麻麻的標記還是過于眼花繚亂了。
不就打個仗嗎?搞這么復雜做什么?
諾斯郡的貴族們也是經常要和卡拉山脈另一邊的諾恩領主打仗的,開打之間不過是幾個主要貴族碰個頭。
然后在地上畫上簡易地圖,大家依次上去插匕首,所插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戰區,打完了事。
實際上,在目前帝國境內的各種戰爭都是這種模式,打之前先軍議,分配完任務后就各打各的,各自負責調遣和征兵征糧。
如同敕令連這種集體分配糧食,一致規劃和協調行軍的軍隊,都算是戰術先進了。
像救世軍這種搞這么精密的計劃塞欽格還是第一次見。
米特涅看到塞欽格疑惑,只是將一杯熱紅茶遞上:“救世軍以艾爾第三帝國自居,復興了艾爾的很多傳統和機制,就比如這個軍事顧問的機制。
這部分職能,在艾爾帝國時期是歸屬于元老院臨時軍議處的,但冕下將其常設,形成了這種比較細致的作戰風格。”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劃分,但在樞密院中同樣分為文職樞密和參謀樞密。
其中參謀樞密僧侶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霍恩制定作戰計劃和行軍路線等。
目前參謀樞密人數不多,都是軍團文書和隨軍牧師提拔上來的。
隨著急流市和救世軍高層與會人員到場,專門的禮儀官開始大聲維護秩序,直到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霍恩沒有多說什么廢話,簡單說了一下局勢后,就將報告的任務給了佩蒂埃和貝納爾多等幾位參謀樞密。
按照霍恩引入的后世簡化參謀制度,作戰計劃的制定分為敵我情報收集、戰役目標設定、戰術執行計劃、應急預案和命令發布協調五個階段。
而現在這場戰前會議,就是在報告前兩個階段的結果。
“目前敵軍總人數約有5000-9000人,主要兵力聚集在雪萊城附近圍城,其余輕騎四處劫掠,已經攻陷雪萊城周邊三座堡壘。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到1月中旬,雪萊城就會失守,目前已有部分輕騎抵達雪萊城盆地外。
而我們的目標,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則是,保住南瑙安河防線、進逼盆地地區、恢復卡夏郡統治。”
面對著諸多高層和軍團長,貝納爾多神態自若,口若懸河地將當前的情況一一分解清楚。
他甚至有一種陶醉的感覺,這簡直是太舒坦了,沒有搗亂的騎士,沒有進讒的仆人,沒有頑固不化不講道理的貴族。
他的大部分意見和分析都能扎扎實實變成作戰意圖,清晰地寫在紙上,向一個個愿意聽令的軍官們宣布。
“本次作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目標是穩固南瑙安河防線,第二階段是將戰線推進至布拉戈盆地前,第三階段是奪回布拉戈修道院。”
經過幾名參謀樞密和霍恩自己的分析,目前救援布拉戈修道院絕對是來不及的。
與其去支援不如先鞏固南瑙安河防線,保證敵軍難以進攻本土核心區域,然后再步步向西挺進。
“那么接下來的具體作戰計劃,就由佩蒂埃來講解。”
在貝納爾多鞠了一躬離開主講臺后,霍恩就將佩蒂埃叫了上來。
和貝納爾多喜歡分析局勢和提出戰役方向不同,佩蒂埃更擅長將龐大的戰役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
“我方目前在南瑙安河防線有200多公里,而我們只有7個軍團3950人,作戰騎兵600人,游騎兵800人。
敵方軍隊大概是我方兩倍,防線有這么長,且敵方以騎兵為主要戰斗力,我方以步兵為主要戰斗力。
所以敵軍可以多點偷襲突破,截斷我們的補給線,單純固守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