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海關”,鮑里茨忐忑不安地跟在布薩克身后,朝著圣三一教育隊的駐地走去。
他摸不清這位教皇國首席文臣的態度,他甚至懷疑自己的小團體已經被發現了。
畢竟在信民中一直有一個傳說,就是在孩兒軍內部存在一個嚴酷的密諜組織也就是契卡。
傳說“契卡”這個詞來自艾爾語“神之瞳孔”,他們會在神之眼霍恩的指派下去調查和抓捕背叛者。
不過鮑里茨一直把這事當成是鄉野村夫的以訛傳訛,可被布薩克一臉嚴肅地叫走,還是讓鮑里茨忍不住胡思亂想。
尤其他們的目的地居然是圣三一教育隊。
“布薩克閣下,咱們到圣三一教育隊來是做什么的?”
布薩克騎在馬走在灰木籬笆圍起的泥濘小路上,淡淡地說道:“那些流民需要人口普查,這些圣三一教育隊的迷途分子就不需要調查了嗎?”
迷途分子是救世軍內部給這些小奸小惡的低級貴族起的名字,他們的身份定位處于信徒和魔鬼之間。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救世軍和教皇國的關系了,這個問題直到昨天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一以蔽之,救世軍是教皇的直屬軍隊,而外面打著圣孫和短毛旗號的起義軍則是教皇國下轄的軍隊。
圣三一教育隊成立的初衷,就是因為霍恩發現他們缺少足夠的軍事和文化人才,來完成應有的發展規劃。
畢竟霍恩再怎么厲害,總不可能記得所有知識,他同樣有從地球帶來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解決問題的煩惱。
正所謂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一些情節稍輕的千河谷低級貴族和騎士,霍恩還是把他們留了下來。
反正進來先是一頓窩心腳踹老實了,騎士會呼吸法,極大可能不安分,就拿細繩把脖子牢牢系住,讓其無法正常呼吸,再餓上幾天,再強的騎士都得乖乖干活。
等鮑里茨跟著布薩克到達現場時,在一片泥濘的洼地上,是一圈破破爛爛的一人高的尖刺籬笆。
籬笆中是十來間散發著腐臭味道的木屋,不過打掃得卻是相當簡潔。
上百名迷途分子被拽到營地邊,他們脫下了曾經的羊毛綢緞,換上了農夫們常穿的麻布短衣。
天際灰白,樺樹枝上時不時有殘存的雨水滴落在腦袋上,他們只能在冷風中一邊打著哆嗦,一邊用鋤頭挖開土地開荒。
經常在古代開荒的朋友都知道,單憑人力開荒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這開荒可不是用鋤頭把地翻一遍就成,得先挖溝,堆成田壟,再一把火把田地上的雜草和灌木燒干凈。
如果地勢比較低,甚至還要先排水,那就更麻煩了。
解決了土地本身的問題后,才輪得到人上場。
這些迷途分子得先挖掉雜草根,然后把田地里石頭和石塊全部搬出來,像樹根還有兔子洞都得鏟除。
最后再把地翻一遍,上好了肥,然后再翻一遍再上肥才勉強達到耕種的標準。
在田地的棚子邊,四名登記員手持紙筆,為那些形容枯槁的迷途分子們做登記。
但與其說是登記,不如說是做筆錄。
站在一旁聽了一會兒,鮑里茨就發現這些登記員都是孩兒軍,而且還會就一個問題反復詢問,要求這些迷途分子老實回答。
有時候甚至會問好幾天前問過的問題,要是對不上號,那就不好意思了,小黑屋走你。
鮑里茨見過不少折磨囚犯的手段,僅僅只是開荒和勞動,還有吃有住的,這點折磨,比那些被賣到黑礦干活的苦工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