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對于學校和參謀系領導如此的看重和信任,許成龍心中十分感激。
在這之前,許成龍曾面臨畢業后的三種選擇。
第一是繼續回到師部通訊營工作。
當年,許成龍的老連長,此時已經升任到師直屬機關工作。
在許成龍臨近畢業之前,老連長曾專門寫信給他,希望他畢業后但師里工作。
第二是繼續回到通訊一連當副連長。
這是許成龍的老部隊,自然不存在任何障礙。
第三是調到中原地區的部隊工作。
經過戰友介紹,許成龍認識了駐中都師某軍后勤部的李部長。
李部長了解到許成龍的情況后,表示十分歡迎他畢業后到該軍通訊部門工作。
因為中都師是離許成龍家鄉最近的一座城市,去二十集團軍工作,當時曾是他畢業后的主要首選。
現在,許成龍又幸運地被選定為留校任教的學員,這讓他畢業后的工作去向,突然一下子又似乎面臨著難以抉擇的境地。
最后經過反復思考,鑒于許成龍對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愛好,加之江城離我的家鄉并不算太遠。
況且考慮到自己還可以利用軍隊院校的工作機會,能夠繼續深造學習,并有利于自己開展軍事通信學術研究。
許成龍最后決定接受留校任教的這一選擇。
除許成龍之外,他們通信二隊還有另外兩名學員留校工作。
一位是一區隊長老孟,被分配到校訓練基地做管理工作;另一位是三班長老陳,被分配到校教務處當參謀。
那年8月,許成龍被正式任命為解放軍高級后勤學校通信系的副營職教員,分配到了系教研室的通信訓練教學組。
學校當月即給許成龍分配了一間二十平方米的單間宿舍,自此開始了他軍校教員的新生涯……
從兩年前進入軍校學習開始,在繁忙的課程之余,許成龍一直堅持著他的文字寫作愛好。
但許成龍的創作方向這期間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由原來新聞報道的寫作,逐漸轉換為軍事后勤通信學術文章的研究。
在校期間,許成龍曾撰寫過數篇軍事通信學術研究文章,發表在校內和總部的學術刊物上。
這些學術文章,主要涉及平時部隊通信管理和戰時通信保障方面的軍事通信工作研究。
這些文章的發表,在給許成龍帶來小有名氣的同時,也引起了通信系和教研室領導的關注。
最近這幾年,后勤系統上下開始興起各方面的改革風潮。
許成龍被謝主任親自點將,作為學員代表之一,曾參加過多次參通信系組織的教學改革課題研究之中。
許成龍經常在上課之余,來到系領導辦公室和通信教研室,與系里的領導和老教員們一起擬定研究選題,討論研究思路,確立研究內容,撰寫研究文章的稿件。
一些由許成龍來執筆撰寫的研究文章,在經過系領導和教研室集體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后,再由他完成文章的定稿,最后投送到總部和軍隊院校的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
在通信系學習的幾年里,由許成龍執筆起草,以系領導名義或以他本人署名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有二十余篇。
其中發表在校內學術刊物上的《對后勤通信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通信文書改革之淺見》等文章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在教學改革中得以體現。
這些文章先是被高級后勤學校評為優秀畢業論文,不久又在《通信研究》雜志上摘要發表。
令許成龍沒想到的是,這篇畢業論文后來還引起了總部首長劉之野的關注。
九五秋季開學不久,高級后勤學校接到上級通知,讓該校以這篇論文為案例,率先在全軍后勤指揮類院校,開啟論文答辯的一種新嘗試。
此時,許成龍他們系九五屆的這批學員,已經畢業返回到各自的部隊,他在軍校教員的崗位上也剛任職不久。
一天,許成龍突然接到學校訓練部的通知,讓他繼續再充當一次通信系學員,由學校組織相關專家對他進行一次畢業論文答辯。
為了這場高級后校首次組織的畢業論文答辯會,學校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親自負責,校訓練部牽頭組織,抽相關教研室,學校的基礎教研室,管理教研室,計算機教研室等有關領導和資深教員,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答辯專家組。
這場論文答辯會,專門針對許成龍畢業論文,答辯者只有他一個人。
學校電教室派人對這場答辯會進行了全程錄像。
許成龍的這篇畢業論文,屬于軍事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跨界領域。
雖然論文觀點很新,前瞻性也較強,但許成龍自己知道,論文的論據與論證的邏輯,還存在相對薄弱和粗淺等問題。
面對著這么一個高級別的領導專家組進行答辯,開始許成龍還心存膽怯,但隨著答辯會的進行,他發現這種擔心實屬多慮了。
因為這次只對我一個人的畢業論文答辯,是學校的一次實驗性嘗試,主要目的是探索一種后勤指揮類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換句話說,這場答辯會主要以演示為主,答辯的形式大于內容。
另外,許成龍撰寫的這篇論文,對于這些參加答辯會的專家組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在論文答辯中,許成龍對專家和領導提出的一些并不復雜的問題一一流利作答。
專家們對許成龍的這篇論文更多的是一種中肯的評價和熱情的鼓勵。
謝副校長在答辯會上的總結發許成龍記憶猶新。
他評價許成龍的這篇畢業論文立意新穎,方向正確。
雖然論文還存在論據與論證方法不夠完善的問題,但至少在軍事通信和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初步融合中,開辟了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研究空間,值得肯定和進一步推廣。
他最后強調說,這次論文答辯會,開創了軍隊中級后勤指揮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個先例。
今后,這種形式的答辯會,要逐步在學校各系的畢業學員中全面展開。
聽學校電教室的同志說,作為后勤指揮院校首次進行的畢業論文答辯,這次答辯會的全程錄像帶,不久就被上送到了總部檔案室里存檔。
在留校后的第二個月,許成龍就正式擔任了通信系教研室后勤訓練演習課的主講教員,講授的對象是通信系干部學員。
軍隊戰備訓練的重點,也要朝向應對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上轉型。
為了適應這種轉變,軍院校的訓練演習課程,其教學方針和教學方法面臨即刻進行調整和改革的轉型要求。
許成龍剛接手這個課程的教學任務,就遇到了這樣的困難老教材不適用,新教材沒出來,這個課程究竟該怎么講?
在教研室的教學討論會上,許成龍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思路。
即在總部頒發新的部隊訓練大綱之前,通信訓練演習課程應主要放在宣講總部新的戰略方針,開拓干部學員思路,探討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部隊通信訓練演習的改革問題。
許成龍的這個建議思路,得到了教研室領導和老教員們的認同。
許主任指派許成龍撰寫講義稿,然后由校、系領導和專家先聽取他的課程試講,待通過后再在實際教學中實施。
于是,許成龍加班苦戰了好幾個晝夜,反復研讀總部會議決議,參閱了我軍和外軍學術雜志上的大量資料,結合他在部隊積累的實際戰備訓練經驗,寫出了近兩萬字的課程講義提綱。
講義提綱內容主要體現以下五個要點,宏觀認清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化特點和我軍面臨的新型挑戰;
深刻理解總部提出戰略指導思想轉變的實質內容;
真實了解現代局部戰爭新的作戰樣式和新型的通信保障手段;
客觀查找我軍部隊現階段后勤、通信訓練、演習的不足和短板;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以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為目標,盡快縮小我軍在后勤、通信訓練方面與外軍的差距。
這個講課提綱,基本是脫離了學校訓練教學大綱原規定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