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則凱在劉家莊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已逗留了一個多月。
眼下正值處暑。
在劉家莊地區各大山頭的果園里,沉甸甸的果實就壓彎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果香。
人們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整個地區都沉浸在收獲的歡愉之中。
劉家莊地區的水果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元明時期,早在數百年前就有文獻記載當地居民開始栽培果樹。
然而,真正讓這片土地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還要歸功于近幾十年的規模化發展。
這片沃土之所以能孕育出品質上乘的水果,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充沛的陽光、適宜的晝夜溫差、富含礦物質的土壤以及充足的水源,共同構成了果木生長的理想環境。
歷史上,京西永定河流域森林茂密,高大的喬木與各種果樹遮天蔽日。
在以采摘和狩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原始社會,豐美的野果使古人類免受饑餓困擾。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黃土臺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這是繼周口店龍骨山的燕京人和山頂洞人之后,燕京地區又一人類文明發祥地,而生活在那里的古人類被稱作東胡林人。
站在東胡林人遺址博物館的黃土臺地上,李則凱不禁贊嘆東胡林人的生存智慧。
清水河流經黃土臺地時,形成了寬闊的河谷地帶。
臺地北面的山巒猶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冬季凜冽的北風;
南面的清水河是理想的生活水源,而臺地高出清水河30米,又可以避免洪水帶來的災難。
更重要的是,土壤肥沃的黃土臺地植物資源豐富,觸手可及的野果為東胡林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從這個意義上說,永定河流域的野果養育了京西古人類。
望著眼前綿延不絕的“花果山”,李則凱不禁駐足凝望,眼中閃爍著驚嘆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由衷贊嘆道:“這真是一方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啊!難怪你們劉氏家族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數百年而不衰!”
劉本成聞,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輕輕撫摸著身旁一棵蒼勁的老梨樹,緩緩說道:“我們劉氏家族確實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了數百年,但這興旺的根基,可不僅僅是因為這漫山遍野的瓜果啊。”
“我剛出生那會兒,眼前這滿山的果園還只是光禿禿的荒丘呢!”
于是,劉本成將劉家莊地區的水果種植業發展史告訴了李則凱。
歷史上,京西地區的山林果木屢遭大難。
元朝定都燕京后,為了修建大都城,大量砍伐京西山林,木質堅硬的梨樹、核桃樹等果樹更是在劫難逃。
到了明清時期,又大規模重修燕京城以及皇陵、花園的修建,繼續使包括各種果樹在內的京西山林遭到亂砍濫伐。
六十年代初期,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劉家莊人才開始大力發展水果種植業,并且涌現出一批名優果品。
譬如,名滿京城的南山的櫻桃、劉家莊大西瓜、東山的京白梨、龍泉霧的香白杏、隴駕莊的蓋柿、太子墓的蘋果、靈水的核桃、火村的紅杏、潭柘寺的紅果、田莊的香椿……等等,有的還成了皇家貢果。
以盛產京白梨聞名遐邇的東山村,坐落于劉家莊、sj山、hd三區交界處,三面環山。
在行政區劃上,東山村隸屬于劉家莊開發區軍莊鎮。
軍莊鎮這里就有五千余畝京白梨種植園,主要集中在東山和孟吳周邊幾個村子。
劉家莊下屬的東山村就是“京白梨”真正的發源地。
劉本成告訴李則凱,京西著名的八景中――“東山積雪”,指的就是東山村京白梨開花的時候。
因為谷雨時節,漫山遍野梨花盛開,猶如飄落的白雪。
每年,“京西文旅集團”聯合劉家莊文旅局就在東山村舉辦一場梨花節。
東山村有一種粗獷豪放、雄渾激越的民間藝術形式,便是以梨花命名的“梨花鼓”。
這支60多人的梨花鼓隊經常排練,并多次參加重要演出。
每年的“梨花節”開幕式上,這支梨花鼓表演隊都是第一個出場。
《西游記》里有一座花果山,燕京也有一座。
燕京的“花果山”就在劉家莊,花是梨花,果是京白梨。
正宗的劉家莊京白梨是秋子梨系列中的優良品種,也是燕京地區唯一冠以“京”字的特色果品。
這種薔薇科植物的果實形狀扁圓,色澤光潤,汁多酸甜,含糖量高,果肉中含有大量葡萄糖、維生素和氨基酸,營養成分豐富。
京白梨立春開花,處暑摘果。
每年初秋時節,東山貢梨園及附近的京白梨采摘園便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這所謂貢梨園,就是專門為皇宮生產貢品的梨園。
據《宛平雜談》記載: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間即為宮廷貢品,慈禧臨朝后,更是朝中必備。
還有一種說法,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貢品,清代乾隆年間始建御梨園,從而使京白梨聞名天下。
那么,京白梨是怎樣成為皇家貢品的呢?
相傳,乾隆年間,和|在香山偶遇一個賣梨人,他賣的梨酸甜可口,肉拊
于是,和|將一筐梨悉數買下,獻給皇上。
乾隆吃了以后贊不絕口,重賞了和|,并下令尋找那個賣梨人。
幾經周折,終于在東山村找到。
于是,乾隆將東山白梨封為貢品,修建了御梨園,并讓那個賣梨人看守梨園。
現今,在東山村的御梨園里還有幾十棵樹齡在三四百年以上的老梨樹,其中五棵是皇帝或皇太后親自賜名的梨樹。
乾隆賜名的那棵叫“老君樹”,是最早受到皇封的。
此后,嘉慶皇帝封“效君樹”、道光皇帝封“儉君樹”、咸豐皇帝封“忠君樹”、慈禧太后封“壽君樹”。
當年,所有御封梨樹結出的果實,必須全部送進皇宮。
至于“京白梨”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當代之事。
建國初,東山白梨參加燕京梨品評比,以其近乎完美的品質在各種梨果中奪冠,榮獲最優產品。
于是,白梨前面有了一個“京”字,被正式命名為京白梨。
等十周年大慶時,京白梨又被選送上了國宴餐桌。
在一個京白梨采摘園里,該園的負責人告訴李則凱一行;
大約四百多年前,在東山青龍溝的低洼積水處長著一棵野生梨樹。
這顆野生樹上的果子酸甜可口,味道鮮美。
從此,人們就管它叫做“東山白梨”。
后來,這顆白梨樹的種子落地生根,又長出新的梨樹,漸漸有了梨樹群落,這就是東山貢梨樹的由來。
現在,東山、孟吳一帶樹齡在兩百年以上的老梨樹大約有四百余株。
燕京的處暑時節最是炎熱。
采摘園在村子東面的山坡上,熹微的陽光從山那邊照過來,灑在寂靜的山野上。
李則凱與劉本成滿頭大汗沿著一條潔凈的水泥路往山上走,路邊有拉拉秧、益母草、黃蒿,各種灌木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牽牛花。
那些紅、粉、白、藍、紫色的花朵,在半枯的灌木和野草間顯得格外明艷。
它們的藤蔓爬到哪里,就在哪里開花。
而那些承載著牽牛花的榆樹棵子、柳樹棵子、棗樹棵子、山桃、山杏和荊條,是村民們編筐的上好材料。
每逢京白梨成熟季節,村民們都要編大量背簍、挎筐和籃子,用來盛放京白梨。
收成好的年份,東山村可產京白梨30多萬公斤,若按每筐裝梨50公斤計算,需要編筐6000多個。
所以,村民幾乎人人都是編筐高手。
說起這個編框來,幾乎是老一輩的劉家莊人都會的傳統手藝。
在三十年前,勤勞的劉家莊人還靠著編框形成了一個產業。
在那個困難年代,劉之野正是靠著劉家莊人編制的一個個框子才將那龐大的海產品分銷到各處,換來了第一桶金。
“十三爺,今年的京白梨長勢還不錯吧?”劉本成客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