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亞運會來了!!!
“亞運成功,眾盼奧運。”
六年前,在漢城召開的亞奧理事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夏國憑借一部紀錄片《燕京風光》,以43比22的票數壓過倭國廣島,獲得了第十一屆亞細亞運會的主辦權。
消息傳來舉國振奮!
“四海會賓客,五洲交朋友。”夏國人胸中回蕩的不僅有愛國情懷,還有擁抱世界的勇氣和誠意。
之后,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不過在開幕前相繼發生的一些事情,令這項賽事的意義超出了體育范疇。
隨著金秋十月的即將到來,期盼已久的亞細亞運動會就要到來了。
這是夏國人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
也是亞細亞運動會誕生以來的40年間第一次由夏國人來承辦,可以說意義重大。
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代表團數和運動員數都超過了前10屆。
為了這次盛會,燕京市民乃至全國人民群策群力,做好了一切保障工作,才使得這屆體育盛會成為了全亞洲的狂歡。
由于舉辦亞運會資金短缺,剩下6億元的資金缺口。
號召民間集資成了唯一的辦法,為此亞組委專門成立了“集資部”,集資的原則是完全自愿、量力而行、越多越好。
為了響應號召,全國人民包括海外僑胞都紛紛行動起來。
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主意出主意,通過捐款捐物、獻詩獻歌、義演義賣義診、義務勞動和撰寫文章、知識競賽、街頭咨詢、影視宣傳、商品宣傳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支持、宣傳亞運會。
為了籌備亞運會所需的巨額資金,國家財力有限,社會集資成為必然選擇。
捐贈、出售轉播權、賣廣告、預售運動員村房子、搞體育彩票、出版郵票、熱賣吉祥物、獻詩獻歌、義演義賣義診……各個領域紛紛加入到支持亞運會的行列中。
不僅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組織了集體募捐,許多普通老百姓也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參與其中。
有一位老太太將10年攢下來的養老金捐給亞運會,僅僅187塊3毛1分錢,許多小孩子捐出他們一袋一袋的毛票、鋼g兒。
京劇名角程燕秋的弟子李丹琳,自老師去世后再未登臺。
但為了亞運,他重新出山,演出兩場《碧玉簪》,所得售票款全部捐贈亞運會。
燕京京郊的菜農們起早貪黑,試種出50多種外國蔬菜,專供亞運會選用。
烏市的青年敲鑼打鼓開著彩車,義賣亞運獎券。
少數民族同胞捧來幾十丈長的哈達……
亞運會開始前,各級學校里都在普及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
就連小學老師也嚴肅地和學生們說,要開亞運會了,會有很多外國人來,可能會和你們聊天,所以一定要小心措辭。
小學生們接到這個任務都非常緊張,還臨時突擊學習了一些英語口語,認真地在本子上記下了“好肚油肚”。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運會的籌備過程中,國內眾多知名企業紛紛伸出援手,提供了慷慨的贊助支持。
其中,劉氏集團旗下的各大公司尤為突出,他們的鼎力相助為賽事的順利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個國際化的舞臺。
劉氏集團旗下的各大公司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們巧妙地利用這一機會,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實力與風采,進一步推動了品牌的國際化進程。
近年來,“黎寧運動服飾集團”異軍突起,迅速成為國內運動品牌的領軍者。
自劉氏集團控股以來,該品牌便積極贊助國內外各大體育賽事,以此為契機,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品牌的崛起。
此次亞運會也不例外,“黎寧運動服飾集團”再次擔當重任,該集團為賽事提供了全套服飾贊助。
這不僅彰顯了品牌的實力與影響力,更為夏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這與劉之野的前世不一樣了,他記得前世燕京亞運會是健力寶以1600萬元的贊助費,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家贊助亞運會且贊助額最多的企業。
健力寶也因此一炮而紅。
而剛剛成立沒多久的“黎寧”公司則只贊助了火炬接力專用服裝和本國代表團的領獎服裝。
這一世,因為劉氏財團的意外崛起,第一贊助商則成了“黎寧集團”,第二大贊助商是“劉家莊飲料集團”,第三大贊助商是“燕京電器集團”……第十名才是“健力寶”。
有意思的是第十一名“哇哈哈”,這是來自杭城的一家食品集團,它也是“劉氏控股”旗下的一家集團。
除了民間,官方也有集資渠道。
在去年8月9日,首批亞運會基金獎券正式發行,花一元錢買一張有著亞運會吉祥物的獎券,既為亞運會做了貢獻,也有贏得獎金的機會。
這是夏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套“彩票”,也是后世市場上名目繁多的彩票的前身。
后來有部風靡一時的兒童電影《我的九月》中就有一段有關亞運會獎券的故事:
大榆樹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建軍為了攢錢買獎券支持燕京亞運會,瞞著父母餓著肚子省下早餐錢,后來他還真中了50塊錢,并把獎金捐給了亞運會組委會。
當然,辦這樣一個大型運動會,光靠老百姓的熱情是不夠的。
體育場館是否足夠、設計水平能不能過關、工程能否如期完工、質量如何保證等等,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要新建16個、改建17個場館,修繕46個體育場館,新建50萬平方米的亞運村和100多萬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區。
所有涉及亞運會的工程項目,一律被視為國家重點。
亞運工程總指揮張總就曾發誓:“亞運工程完不成,我就從燕京的最高點京廣中心往下跳。”
最終,經過6萬多名建設者的晝夜奮戰,所有比賽場館和輔助建筑分別提前一年和半年全部建成。
每當有大型活動,這安保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警備區、武警部隊、公安部門都行動了起來,確保要這一屆的盛會安全召開。
劉勇所在的刑偵處分也到了工人體會場的安保任務,開幕式、閉幕式、足球、田徑比賽等項目均在這里舉行,所以這里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而喻。
刑偵處“重案組”日常任務是破案,由于臨時增加保衛亞運會的任務,所以加班訓練及執勤便是常事了。
為展示夏國警察的綜合素質,為維護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警隊從軍事技能、形象、身高、文化、普通話等幾方面精心“海選”出了參加亞運會安保任務的警員。
劉勇作為“老兵”憑借“作戰經驗豐富”有幸入選。
這段時間,劉勇和入選的戰友們白天進行艱苦的強化訓練,晚上則要學習涉外禮儀和一些簡單的外語會話。
這身體上的苦累對他們來說還好對付,關鍵是要學會那些外語會話;
對于那些沒有外語基礎的普通警員來說,除了死記硬背還真沒有其他竅門。
其實有的安保工作在工人體育場建設時就已經開始。
安保紀律要求特別嚴格,除非是工地建設人員和大會工作人員,否則,任何人不可以進入。
時值盛夏,劉勇他們安保人員就頂著烈日和建設工人一道見證著體育場館的日新月異。
…………
舉世矚目的亞細亞運動會即將召開,這將是一次盛況空前的體育運動會。
然而,有誰會想到,就是這樣一次充滿團結、友誼的盛會,卻有的人卻心有不甘……
東南t市。
這里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高速公路、立交橋如蛛網密布,道路上車流滾滾,行人匆匆,向人展示著一派大都市的獨特風采。
在遠離鬧市50公里的西南方,是一片山地。
這里群山連綿,峰巒起伏,蒼松翠柏,鳥語花香,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景色宜人。
在風景秀麗的山川之間,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柏油路通向一個世人罕至的幽寂山谷。
在道路的盡頭是一個造型奇特的建筑群,四周高墻壁壘,墻頂布滿電網,與周圍優美的環境極不協調,給人一種陰森可怖的感覺。
這個神秘的建筑群就是訓練營地,專門訓練執行特別任務的特工。
在大院的一隅,有一幢樣式非常特別的建筑物,房子的門窗裝嵌著清一色的茶色防彈玻璃,使室內充滿柔和的光線。
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里,并排坐著身著戎裝的一男一女。
倆人坐得筆直,像是在等候什么人召見。
這兩個人并非等閑之輩。
男的叫李棟林,38歲,少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