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他意外的是,這位舊時的好友并不想搭理他,更別提給他錢買米了。
曹雪芹對此心中十分不快,于是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好友,一個叫鄂比的人。
相傳,鄂比知道后,寫了一副對聯給了曹雪芹。
這幅對聯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句。
舒成勛內心不禁有些激動,如果這樣推算的話,自己的宅子在兩百年前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啊。
他反復思量,最終決定將此事上報國家。
然而,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對于應向哪個部門反映情況感到迷茫。
擔心上報至當地公社后,可能遭遇忽視,他靈機一動,想到了當地的駐軍。
駐扎于此的,正是警衛二師某部,他們肩負著守護香山地區安寧的重任。
駐軍干部在接到舒成勛的報告后,迅速行動,親自帶隊前往舒家,對現場進行了妥善保護,并隨即向上級師部進行了詳盡匯報。
待劉之野匆匆抵達,他即刻親自查看驗證了一下,憑借他多年累積的鑒賞功底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初步斷定此處即為曹雪芹昔日居所。
然而,鑒于自身非文物管理或紅學研究的專家,他深知僅憑一己之見難以定奪,遂決定采取更為嚴謹的態度,邀請在紅學領域內享有盛譽的專家團隊前來實地考察,以確保后續保護工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于是,他迅速著手安排,一封封邀請函承載著對文化遺產的尊重與保護的迫切愿望,飛向那些能夠揭開歷史塵封面紗的學者手中。
但是,結果令劉之野很意外,紛紛受邀而來的紅學家們并不認為這是曹雪芹的故居,而這個“拙筆”的筆名也無從考究。
這些紅學家的定論讓劉之野有些愁眉不展。
他內心還是覺得這應該與曹雪芹有點關聯。
過了幾天,又有一位年輕紅學專家來到這戶老農家。
他手里還抱著一個古舊箱子,他說,自己一直很喜歡紅學,聽聞這里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所以來看看。
他把手里的箱子拿給劉之野看,箱子的右上角寫著“題芹溪居士”,而落款的地方寫作“拙筆”二字。
劉之野看到這兩個字之后,內心激動萬分,這位年輕人的這個木箱子上的落款,無疑證明了舒正勛家墻壁上的字是肯定與曹雪芹有關的。
而且從字跡上看,這些文字明顯出自一人之手。
所以,這間老屋極大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而墻壁上的文字正是那個年代曹雪芹與他的好友一起留下的墨寶。
這一證明,又一次引起了文學界、考古界不小的轟動,各地的紅學家紛紛慕名而來。
最后,劉之野等人的努力協調之下,在這間老屋被有關部門修建成了“曹雪芹紀念館”。
又拯救了一處名人故居,劉之野的心情很好。這么多年來,他也有意在保護一些東西,總覺得要為后世留下些什么。
…………
大天清早地,劉之野被家中三個活潑的兒女早早喚醒。
這三個小家伙,正值學齡,渾身洋溢著無盡的活力與頑皮,假期一到,更是無拘無束,鬧騰得家里不得安寧。
“爸爸!爸爸!快醒醒,快醒醒!我們去買糖葫蘆吧,外面有人賣呢!”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充滿了對冬日小吃的渴望。
劉之野雖感無奈,卻也寵溺地笑著,從溫暖的被窩中掙扎起身,開始穿戴衣物。
今天本是他難得的休憩時光,本想多享受一會兒這份寧靜與溫暖。
“得嘞,孩子們,稍等片刻,爸爸這就帶你們去買糖葫蘆……”他的話語中滿是溫柔與遷就,一家人的歡聲笑語瞬間彌漫了整個房間。
待劉之野完成洗漱,引領著孩子們享用完早餐,一家四口便步出了自家的大院。
俗話說,風后暖,雪后寒。
京城的天氣尤為這樣。
一旦下完雪胡同里積上雪再一起風那就是白毛旋風,雪顆粒砸到臉上生疼。
出門前,劉之野就給三孩子穿棉猴裹圍脖戴棉手套捂了個嚴嚴實實。
等到了外面的街巷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與吆喝聲,清晰地飄入耳畔,為這父子四人的晨行添上了幾分市井的煙火氣息。
這時候沿街叫賣的小販們挺有意思,賣糖葫蘆的會根據地理方位在不斷改變,走到大陣仗的場合他們會吆喝四個字:“剛蘸得啊、剛蘸得的”。
走到深宅大院外又用高亢悠揚的吆喝:“蜜來--葫蘆兒--冰糖兒多――哎--葫蘆兒”。
賣柿子的也分兩種,賣高莊柿子的:“來――高莊的柿子咧,澀了還管換的咧。”
賣大蓋柿的會這么吆喝:“南瓜大的咧――不澀的咧,澀了還管換的咧……”
前幾年,沿街販賣的小販們幾乎絕跡了,今年又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不過他們大多都在劉家莊附近售賣。
還有不少推車挑擔串胡同賣便宜零食的。小賢姐弟三最愛吃小販們賣的蕓豆餅,就是用白搌布包上煮爛的蕓豆按成餅,五香的味道面面的豆餅特好吃。
以及烤紅薯,小販們的車上有火爐子,上坐口大鐵鍋,
劉之野就手買了幾只貼鍋底的沾滿蜜汁的白薯,熱乎、軟爛、香甜、入口就化,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劉家莊的街道上,晨光初破,小販們已紛紛出動,各自忙碌于小本經營之中。
與此同時,行人也絡繹不絕,人來人往,為這古樸加現代化的街巷上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回溯往昔,劉家莊的街道曾因環境影響而沉寂數年,蕭條之景令人唏噓。
然而,自今年下半年起,一股復蘇的春風悄然拂過,街道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繁華。
過去的一年,劉家莊終于掙脫了連續三年經濟下滑的陰霾,迎來了曙光。
回溯至六七年,這片土地上的經濟曾如日中天,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然而好景不長,六八至七零年間,劉家莊的經濟首次遭遇了寒流,連續三年呈現負增長態勢。
但轉機在今年悄然而至,白酒產業的出口額再創新高,醫藥產業更是異軍突起,首次走出國門。
加之劉家莊基建四期工程的浩大啟動,多重利好之下,長期低迷的經濟終于迎來了強勢反彈,展現出勃勃生機。
今年,劉家莊地區的生產總值再創輝煌,一舉跨越了12.5億元的里程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本地戶籍人口穩固在五萬人左右,而外來常駐人口則高達13.4萬,人均年收入跨入七千元大關,彰顯了該地區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
反觀夏國全國,今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雖龐大,卻未及5000億元的門檻,人均更是不足700元,與劉家莊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且,劉家莊,這座歷經三次大規模基建洗禮的村落,其核心地帶已全面竣工,煥發新生。
昔日單一的河西地區,如今已蛻變為涵蓋河西、河東、河北在內的三大繁華城區,交相輝映,共筑輝煌。
展望未來,明年起,河南至妙峰山一帶的基建藍圖即將徐徐展開,預示著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即將席卷而來,為這片土地再添無限可能。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