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民心一失,戰爭的天平就會向滿清有利的一面慢慢傾斜。
而秦牧如果顧忌這些,一但開始與滿清和談,金陵與燕京之間一來一回,至少也要花近兩個月時間:
最后不管談得成談不成,多爾袞都能達到把戰爭拖到夏收之后的目的了。
秦牧想了很多,他向殿中大臣問道:‘諸位大臣覺得多爾袞真的怕我大泰了嗎門如果真的怕了,去年多鋒戰敗之時,滿清為什么沒有提出這樣的和議?為何偏偏到這個時候才提出?難道多爾袞覺得虧欠我大秦太多,所以要先治理一番,等到快要收成之時,再交給我大秦接手治理,這樣他才能心安嗎?”
御史夏之遠出來答道:‘秦王,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去年多鋒大敗之時,滿清軍心不穩,若立即求和退出關外,其軍必定全部崩潰,是巳不能也:
再看如今,其內部稍定,而蒙古各部又若即若離,滿清巳隱隱有背腹受敵之危,是以臣覺得,滿清司意以其君為質,求得會身退出關外,未必可不信。”
‘泰王,滿清巳表示誠服,若是大泰不予接受,堅持興兵討伐,則有失道義,中原百姓會將兵禍之罪歸于我大秦:
若我大泰示之以誠,而滿清出爾反爾,則其陰險嘴臉盡陳于世人面前口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到時我王再興大義之師加以討伐,中原百姓定會提壺攜漿來迎。”
秦牧淡淡地說道:‘此事暫且議到這吧,國之大事,不得不慎,諸位大臣不必倉促做出結論,先回去思慮清楚再說吧。”
秦牧總不能無憑無據死死咬定多爾衷完全是在騙人,于是干脆先退朝,慢慢再想對策。說實話,他也不能確實多爾袞是不是真的愿意放棄中愿,退出關外,一時真的不能確定。如果是真的,大泰可以少花費無數的錢糧,又能避免中原再次遭受戰火的摧殘,這樣的結果,誰不想要?也難怪殿上大臣忍不住紛紛站出來司意滿清求和了。
秦牧一路思索著回到御書房,立即讓韓贊周去召司馬安、路振飛、李源三人前來商議。
秦牧等人落坐,立即問道:‘三位閣老以為滿清求和可信嗎?”
司馬安答道:‘秦王,先不管滿清求可不可信,關鍵在于多爾袞此舉,讓大秦立即北伐變得師出無名了。”
是啊,滿清求和可不可信,你總得了解清楚才能下定論,你要了解,這時機就錯失了口你若不理會,萬一滿清真的愿意讓出中原,那你就是罪人,是你的固執讓中原再次遭受戰火摧殘,讓大秦白白花費無數錢糧,白白犧牲無數將士““mm
路振飛說道:‘秦王,清使非要秦王先納其所謂的公主,才肯退出關外,不管其是真心還是使詐,這條件豈能全讓他來提門”
路振飛的話讓秦牧腦中仿佛閃過了一道亮光,他立即問道:‘路大學士有何良策?”
‘泰王,對方能提條件,我大秦也能提,滿清不是聲稱愿意退出關外嗎門那好,現在我朝也來提一個條件,無須他先退出關外,只要他愿意將兵力撤過黃河以北,顯示出足夠的誠意,秦王就納其公主為妃,然后再談撤出關外之事。”
‘不錯,不錯。”泰牧點點頜首道。
司馬安卻說道:‘只怕多爾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朝自然可提出條件,然希福只要聲稱自己做不了主,要先回去請求其主,這燙手的山芋又拋回到了大秦手上,因為我朝等不起。”
這也對,先將兵力撤過黃河以北,這樣的事希福說自己做不了主,那是正常。
他根本不須據拒絕這樣的條件,只要說回去請示一下,就能拖延到夏收之后了。如何才能證實滿清是真的愿意退了關外,還是有意拖延時間呢?你就是不相信多爾袞,也必須找一個能說服滿朝大臣,說服天下百姓的理由。
ps:親愛的朋友們,我懷著謙卑的心情,求求大家月票支持,真不知怎么了,這幾天月票突然少得可憐,形勢大大不妙,一次爆菊二次受不了,求月票!挺上去!
本文字由啟航更新組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