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beijing城破,弘光登基,朱聿鍵才重獲ziyou。這一生他兩次被囚,在鳳陽幽禁期間又多受看守太監折磨,如今才三十九歲,竟已早生華發。
或許他是朱家子孫中,看到國家敗亡最痛心疾首的一個,也最有心奮發圖強的一個。
恰好這時鎮江總兵鄭鴻逵,戶部郎中蘇觀生也逃到杭州,鄭鴻逵是大名鼎鼎的鄭芝龍的四弟,因見朱聿鍵膝下無子,他便起了別樣的心思,與蘇觀生一起勸唐王前往福建,如今的福建可以說都是鄭家的,朱聿鍵想依靠鄭家抗清,便答應了。
且說留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淓被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袁宏勛等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拉出鄒太后(朱由崧嫡母)命朱常淓監國。朱常淓雖不情不愿,卻也只能趕鴨子上架。
朱常淓一稱監國,立即派官員陳洪范去與清軍求和。這個時候滿清還會和你和談?這不是笑話嗎?
清將博洛根本就當沒有和談這回事,揮軍繼續殺向杭州,巡撫張秉貞等人組織起來的防線被博洛一攻即破;
馬士英、阮大鋮、朱大典等人頓作鳥獸散,張秉貞勸朱常淓投降,朱常淓從善如流,監國才幾天,就很干脆地投降了清軍。
朱聿鍵在鄭鴻逵、蘇觀生等人的護送下,正在趕往福州,半路上聽說潞王降清,于是立即在福建建寧稱監國。
巧的是,杭州都被清軍攻下后,錢肅樂、張煌等起兵浙東,鄭遵謙、張國維等迎魯王朱以海于紹興,并于同一天稱監國。
這下問題來了,朱以海、朱聿鍵同一ri稱監國。
朱聿鍵是太祖九世孫,朱以海是太祖十世孫。
論與崇禎帝的親疏,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遠支了,誰也別說誰。
論時間,兩人同一ri稱監國,無分先后。
于是,雙方誰也不服誰,抗清不抗清的先不說,攘外必先安內嘛,雙方竟然先打起了口水戰,相互指責詰難,忙得不亦樂乎。
秦牧也很忙,自那夜三方一場大混戰之后,阿濟格率剩余的一萬七千韃子東走,準備東下匯合多鐸。劉芳亮、田見秀、劉猛合兵十萬,與阿濟格戰于劉家塆,阿濟格不敵,向北退走麻城。
郭云龍、胡守亮則帶著兩萬關寧軍余部先一步向北逃,準備西渡舉水北上時,李九于西岸陳兵阻攔,并派人勸降,郭云龍不降,退往鐵門崗。
秦牧兩萬人馬連番血戰,折損嚴重,兵將都十分疲憊,再也無力追擊。
但他一解困,立即嚴令劉芳亮兩萬騎兵向麻城進逼,劉猛與田見秀、袁宗第等人的步兵也要北上合圍,步步圍剿阿濟格。
西岸,韓秀與寧遠也終于趕到,兩支軍隊兼程趕來,雖然也很疲憊,但秦牧還是勒令二人北上依舉水西岸布防,務求將阿濟格擋在舉水東岸的狹窄地帶。
阿濟格數曹慘敗,武器糧草供給不上,一萬七千人忍饑挨餓,士氣已經跌到了低谷,這時不得不暫且相信吳三桂,讓副將馮鵬趕往鐵門崗收攏關寧軍。
馮鵬在趕往鐵門崗的半路上,被劉芳亮劫獲,舊恨仇深,劉芳亮竟不聽僉事趙寒勸阻,當即就把馮鵬殺了。
秦牧得知此事后,大為惱怒,因為馮鵬本是一枚絕佳的棋子,用他來招降兩萬關寧軍再好不過,劉芳亮把人一殺,一但讓關寧軍知道,更不愿歸降了。
但為了眼下的戰局考慮,秦牧暫時把怒火忍下了,裝作什么也不知道。
眼看就要對阿濟格形成最后的合圍之時,燕高飛突然來報:“大人,清將勒克德渾攻破武陽關,正率四千騎兵飛馳南下。”
“什么?”秦牧不禁大驚!
ps: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ri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今ri又逢清明節,得掃暮去!.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