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明揚天下 > 第200章 新糧.新政

      第200章 新糧.新政

      ***

      贛州一帶,有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很多村名都帶著一個“下”字,比如樟樹下、棗子樹下、青山下、瓦屋下、蓮塘下、松山下等等。

      還有七八天就到崇禎十七年的chun節了,昨夜贛南剛剛下了一場小雪,清晨的山野間很寧靜,樹枝上掛著白茸茸的雪絨花,身子圓圓、毛se漂亮的相思鳥在樹技跳躍鳴叫,震落的雪花飄飛如二月的梨花。

      青山下村的覃老漢家住在村頭,今天一家子起了個大早,覃老漢拄著拐杖繞出柴門向旁邊的豬圈走去,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每天早晨起來都要先去看看自家的牲口,不去看一眼心里就不踏實。

      他的獨子覃大柱拿著大刀在籬笆院里劈柴,女兒chun喜和兒媳各挑一對木桶,一路說著笑去村邊的水井挑水,他的老伴則廚房里燒起了火,準備煮紅薯。

      一家子各自做著各自的事,覃老漢望著兒媳背影,心里想著家里明年若是能添個大胖孫子,那就算圓滿了。

      想想這一年的經歷,覃老漢不禁感慨萬千,因為原來家里沒有田地,開chun的時候一家子就沒米下鍋了,全靠著挖些野菜混合少許粗糧艱難度ri,偏偏剛一入夏,顧憲成的叛軍又作亂,覃老漢一家子逃入贛州城避難,本想著這回怕是要餓死街頭了。

      誰想到情況一下子就變了,顧憲成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官府還分田分地,覃老漢一家分到了十二畝旱地,八畝水田。

      分到田地的當晚,一家子抱頭哭了一宿。

      他們家給地主做佃農已經好幾代了,做夢都想著能有自己的田地,誰能料到幾代人的夢想竟就這么實現了。

      這一切都因為一個人,那就是現在的贛南巡撫秦牧,因為秦牧的到來,改變了自己一家子的命運,分到田地的第二天,覃老漢就在家里給秦牧立了長生牌。而在整個贛南,象他家這樣主動給秦牧立長生牌的數不數勝。

      覃老漢查看完家里的牲口,剛回到院門前,一陣馬蹄聲便打破了青山下村的寧靜,只見村前的小道上,有二三十騎向村子馳來,離村還有一里地,便放慢了馬速,緩緩行來。

      覃老漢拄著拐杖站在自家柴門前好奇地看著,他們村不當大道,平時很有外人前來,更別提一次來幾十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了。村里人都被驚動了,紛紛出來查看。

      “老鄉,別怕,別怕,我們來只是想打聽一下,看看你們村有沒有番薯**。”前面一人離著二十步就翻身下馬,遠遠向覃老漢長身一揖,含著笑說道。

      此人二十上下,一身不新不舊的棉衣穿在身上,既不顯得華貴也不感覺寒酸,和煦的笑容里充滿了善意,他身后那二三十名隨從大多帶著武器,但都遠遠的停下,只有這個年輕人帶著幾個店鋪掌柜一樣的人物上前來。

      覃老漢連忙回禮道:“這位公子不用客氣,敢問公子是從何處來?”

      “老大爺請了,我們是贛州仁通商號的人,受東家許英杰派遣前來收購番薯,打擾之處,還望各位鄉親莫怪。”

      一聽是仁通商號的,覃老漢和村民就放心多了,加上面前的年輕人彬彬有禮,村民們的jing惕之意也去一半。

      村里各家各戶今年都收獲了不少番薯,若真能賣些錢也好過年,覃老漢便將客人請到家中。年輕人一邊與覃老漢攀談,一邊查看覃老漢家里的幾缸番薯干。

      “公子,生的番薯留久了會爛掉,當初番薯收上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按照官府貼出的告示,把番薯切片曬干,存到大缸里,這位公子若是想收生的番薯,我們可沒有多少,大家都做成番薯干了,不知公子收不收番薯干?”

      “收收收,我們收的就是番薯干,象老大爺說的,新鮮的番薯容易爛掉,我們收回去不好存放,爛掉了是要虧本的。老大爺,你家幾口人啊,今年的糧食夠吃嗎?”

      “夠了,夠了。”覃老漢一提起這件事,臉上的皺紋都展開了,欣然地說道,“這番薯是個好東西啊,產量高,能頂大半年糧呢,不瞞公子,你來我們青山下村算是來對了,我們這里的紅沙土啊,產的番薯不但大個大量多,還特別甜,放鍋里一煮下面全是一層的糖呢,我家那老太婆正在煮蕃薯,公子若是不嫌棄,一起去嘗嘗。”

      “好,我來得早,早上正好沒吃東西,那就叼擾了。”年輕人笑容滿臉,和覃老漢來轉回院子里。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ri子。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ri灶王爺便要**,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所以這一天各家多是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嘴巴甜一點,到了天庭后在玉帝面多說些好話。

      覃老漢的老伴正在用煮好的番薯祭灶神,年輕人看得有趣,便問道:“老大爺,你們家怎么用番薯祭灶神啊?”

      覃老漢答道:“家里也沒別的,我們這里產的番薯個大味甜,一煮出來,全都是糖流出來,如今村里家家戶戶都用這些供灶神爺呢。”

      “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