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再次回到當年夢開始的地方,宋長英也是感慨萬千,她68年響應國家號召,從老家上海來到李家臺子這個從未聽說過的小村子插隊。
盡管時隔多年,宋長英依然還記得當年剛到這里的時候,也是滿腔的豪情萬丈,幻想著能在這個小村子磨兩手老繭,煉一顆紅心。
可是……
“還記得咱們第一次參加勞動的情形嗎?”
面對宋長英的提問,同樣正在憶往昔的知青們,一下子全都愣住了。
第一次參加勞動?
想著想著,眾人都笑了起來。
分派完任務,一幫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年輕,嗷嗷叫著沖進了稻田,結果手里的鐮刀還沒揮舞半個小時,一個個地就全都蔫兒了。
“現在要是讓我下地干活,估計我還是最熊的那個!”
“別謙虛啊,張超英,當年你算是干活不錯的,我記得學慶主任還夸過你呢!”
“對,干活最不頂事的是劉強,京城少爺胚子,哪回下地干活準拉稀!”
“你還好意思笑話我,你呢?一到秋收,你就感冒發燒拉肚子,咱們頭一年來的時候,你們都忘了?學慶主任讓他直接拉地里,趙軍,有沒有這事!”
提起當年的糗事,知青們頓時又是一陣笑。
“誰也別說誰,要說干活,整個知青點,干脆說整個李家臺子,我就服天明一個人,同樣的勞動任務,別人吭哧吭哧地干一天,他呢?半天準干完。”
說到李天明,知青們的心里都涌起了感激之情。
要不是李天明,他們非但考不上大學,在村里的日子,恐怕也會更加難過。
在其他村的知青,還在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地掙工分時,他們已經能擺脫田間的勞作,到廠里掙工資了。
那幾年回家探親,每回都是大包袱小行李的,裝著的全都是給家里人帶的禮物。
哪一次都得引得鄰居們眼紅,同樣是下鄉插隊當知青,他們家的孩子不寫信朝家里伸手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分擔養家的重擔。
“你們看看,這里的變化有多大!”
宋長英看著村口兩側成片成片的廠房,規模至少要比他們當年離開的時候,擴大了10倍都不止。
“有天明這個能人,我是一點兒都不覺得稀奇!”
“我們老家的工業園區,也是天明一手建起來的,對他,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如今他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如果要和李天明相比,那真的是遠遠不如了。
“走吧,去看孫老師!”
宋長英提到孫嘉璐,眾人原本雀躍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沿著貫穿全村的大路往里走,村里的變化,同樣讓他們驚嘆不已。
“你是……宋志清,你是張志超!”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村里人,快到大戲臺那個位置的時候,終于被人給認出來了。
“學中叔,還認得我嗎?”
“你……趙軍,你小子偷過孫四寶家的雞,讓四寶媳婦兒追得滿村跑。”
呃……
過去這么多年了,曾經的黑歷史,竟然還有人記得。
“學中叔,我后來賠了四寶哥兩條軍褲,這事早就過去了!”
李學中聞也笑了,但笑容很快斂去,看著宋長英等人。
“你們是來看孫老師的吧?”
“學中叔,孫老師現在咋樣了,他……”
李學中擺了擺手:“都去看看吧,孫老師……怕是不太好!”
從海城回李家臺子的第二天,孫嘉璐就開始斷斷續續地陷入昏迷,即便是清醒的時候,也沒什么精神。
所有人都知道,孫嘉璐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李學中剛剛也去看了,離開的時候,不免紅了眼眶,這些年,他一直在養殖場工作,和孫嘉璐接觸的機會很多,關系也一直很好。
現如今人就要沒了,怎么能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