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就可以開始。”梁瑜收回目光,恢復了從容的神態。
在三人的陪同下,梁瑜邁步走向行政樓。
當梁瑜走上答辯講臺時,臺下幾位教授都露出了意味深長的表情。
對于梁瑜這名學生,他們或多或少早有耳聞,這個學生,從開題到現在。
在校面對指導的次數屈指可數,可這次論文質量卻出乎意料地扎實。
“請闡述你選擇新時期國際軍事合作模式創新研究這個題目的初衷。”答辯組長推了推眼鏡,率先開了口。
梁瑜從容不迫地開始陳述,從國際格局的變化談到軍事合作的發展趨勢。
從理論創新講到實踐探索,他的分析既有學術深度,又帶著明顯的實務視角。
"你在論文中提出的國際軍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有重大突破,是否有具體的實踐依據?"另一位教授追問。
不論是度洋海嘯救援,還是鷹國參與的眾多聯合軍演,大多都融入了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內容。
這都體現出國際軍事合作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拓展”梁瑜的回答有理有據,對各種國際事件信手拈來,
二十分鐘的答辯時間很快過去,頭發花白的答辯組長最終摘下眼鏡,語氣中充滿感慨
“梁瑜同學,且不論論文水平,光是你能了解這么多資料和國際案例。
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恭喜你,答辯一致通過,成績優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