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馬,供給給軍隊使用。”
“嗯,你也知道。”
郭鵬點了點頭:“所以,一匹馬從剛出生到進入軍隊服役,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你知道嗎?”
姜維眨巴眨巴眼睛,搖了搖頭。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而這筆錢來自于全民稅收,農民辛勤耕地繳稅,國庫才有錢拿來養馬,你喂給這些戰馬吃的飼料,戰馬身上的馬具,你使用的工具,都是用這筆錢買來的。”
郭鵬面色嚴肅:“你敢確保你能訓馬成功,不出問題嗎?一匹戰馬出了問題,魏國的損失有多大,你知道嗎?你能承擔嗎?”
姜維越來越緊張,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太上皇,他……”
鮮于銀看不下去了,想幫著姜維說點什么。
郭鵬舉起手阻止了鮮于銀想要說的話。
他只是盯著姜維,想要聽聽姜維能說些什么出來。
姜維沒有被郭鵬巨大的壓迫力所壓垮,他急促的呼吸了一陣子,調整了自己的狀態。
然后向郭鵬行了一禮。
“太上皇,學生并非是在亂來,學生是真的懂馬,也喜歡馬,愿意和馬相處,而且學生以為,只有用心去對待一匹馬,才能讓這匹馬聽懂號令,跟隨號令行動,才能成為優秀的戰馬。”
“是嗎?”
郭鵬勾起嘴角笑了笑:“那你倒是說說,你是怎么對待這些戰馬的,又是怎么訓練這些戰馬的,讓孤聽聽。”
“是。”
姜維領命,然后便當著郭鵬的面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想法說了出來。
對于馬的習俗,對于如何分辨一匹馬的好壞,在馬匹的不同階段要如何照顧馬匹,給它們吃不同的東西,一旦馬匹生病又要如何應對,對于如何理解馬的情緒等等問題,他說的頭頭是道。
看起來,是真的非常懂馬,不是小孩子隨便玩票,已經開始有了專家的趨勢。
鮮于銀在一旁一邊撫著胡須,一邊滿意的點頭。
等他說完,郭鵬看向了鮮于銀。
“鮮于卿,看你很是贊同他說的樣子,他說的都是對的嗎?”
鮮于銀點頭。
“回太上皇,基本上都是對的,以臣識馬五十年的經驗來看,若要訓練一匹上等戰馬,也就是如此了,訓馬這種事情,除了全情投入,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走捷徑的馬,是很容易受驚的。”
郭鵬點了點頭,又看向了姜維。
“小小年紀,懂得不少,學校里應該沒有教授給你們馬的知識吧?”
“是,學生自幼喜歡讀兵書,在兵書上看到騎兵,就喜歡上了騎術,喜歡上了馬,學生家中富裕,有三匹馬,學生從小和馬一起長大,對馬頗有些了解和心得。”
姜維認真答復。
辭之中已經沒有了方才的怯懦,想來是感覺到了郭鵬沒有惡意。
盡管如此,他這調節心態的抗壓能力也是很不錯的。
應該說,他有一顆大心臟,和荀攸很像,這樣的人非常適合搞臨陣指揮,有很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有成為戰術大師的潛力。
要是從政,他也會成為一個敢做敢為的有為官員,敢于做事,敢于改革,敢于突破陳規陋俗,對于魏帝國上層逐漸死氣沉沉的高級官僚群體來說,很有意義。
郭鵬愉快的點了點頭。
“喜讀兵書,喜歡騎術,怎么不去武學,而入了學校呢?”
“父親說,學校里教授的都是一些新的知識,數學,天文地理,這些都是不容易學到的,需要學習、掌握,而且父親也更希望我從政,不希望我從軍。”
“為何?”
“父親說,天下大敵已經被太上皇一掃而空,現在從軍已經很難建功立業了,從政,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然后治理地方,才能大展宏圖。”
聽了姜維的說法,郭鵬沉默了一會兒。
“從軍,可不僅僅是為了攻擊敵人建功立業,而且現在沒有敵人,未必以后就不會有……也罷,從政未必就不好,你有信心通過科舉考試考取一個好的名次嗎?”
“有。”
談起這件事情,姜維立刻充滿了自信:“學生在隴西郡學已經連續三次考取頭名,隴西郡內已無敵手,學生正在籌備科舉考試,學生打算提前參加科舉考試。”
提前參加科舉考試,就是魏政府給天資聰慧的學生的一條路,只要通過科舉考試之前的選拔考試,就算年齡不到,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看起來,姜維打算走這條路,提前出仕。
郭鵬笑了笑。
“隴西郡內無敵手,不代表整個涼州就沒有敵手,也不代表整個魏國你就沒有敵手,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孤尚且不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姜維,你可不要太自信。”
“太上皇,學生的自信,不是沒有緣由的。”
談論到這個問題,姜維似乎非常強硬,堅定的維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不因為郭鵬是太上皇就說自己不夠優秀。
他覺得自己非常優秀,就是那么優秀,沒理由貶低自己。
低調謹慎了一輩子的鮮于銀對此很不滿。
“姜維,太上皇說的話,你沒聽懂嗎?你怎敢頂撞太上皇?不要認為你年齡小就能為所欲為!”
鮮于銀素來很喜歡姜維,對他多有照顧。
鮮于銀黑了臉,姜維不敢反駁,不敢再多說,但還是一臉不服氣的樣子。
郭鵬笑了。
“哈哈哈哈,好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好,你若是感覺你真的很優秀,隴西郡內沒有對手,那么,孤給你找個對手。”
郭鵬轉過身子,看了看站在身邊一臉好奇看著姜維的郭承志。
“這是孤長孫,名承志,年十五,只比你大一歲,你們差不多可以算是同齡人,孤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教養,你與他比比誰更優秀,如何?”
姜維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郭承志。
郭承志愣了一下,立刻反應過來,上前一步,驕傲的看著姜維。
這姿態頓時就讓同樣驕傲的姜維感到很不滿。
“比就比,敢問太上皇,怎么比?”
“科舉考試,分文武二途,我魏評價人才,自然也從文武二途評價人才,你出身姜氏,家學淵源,在孤設立學校之前,你應該就讀了很多書,也習了武,是嗎?”
姜維點頭,把自己讀的書以及學的東西告訴了郭鵬。
鄭玄注解的儒家經典,還有自家家傳的兵書。
姜維對于儒學和兵法都有研究,還不是那種泛泛而讀。
沒有學校的時代,他在族學內讀書,接受啟蒙教育,姜氏破滅之后,姜冏親自持經教育他,對他十分嚴厲,所以他的基本功很扎實。
武學上也是一樣,姜冏對他的武學教育也很嚴厲,不曾放松,讓姜維學過刀和矛,學過騎術,也學過馬上技擊。
一個文武雙全的苗子。
不愧是大家族教出來的子弟啊,都往文武雙全的方面教導。
不過魏帝國講究的是文武分開,涇渭分明,文就是文,武就是武,魏帝國已經不是一個傳統的古典軍國了,未來必然朝著專業文官和專業武官的方向上走,走專業、職業化道路。
盡管如此,郭鵬還是很滿意,他拍了拍郭承志的肩膀。
“孤長孫承志,三歲識字,四歲讀書,七歲練武,你讀的,你學的,你練的,他和你一樣,也都掌握,既然要比,那就比你最擅長的如何?文武二途,你最擅長什么,就比什么。”
姜維頓時感覺自己被小看了。
雖然你是太上皇,但是也不帶那么小看人的吧?
比我最擅長的?
姜維年輕的好勝心被激發起來了。
那就比!
他拱手行禮。
“太上皇,學生最擅長最喜歡的,不是儒學,而是算學,和馬上技擊。”
“你最擅長算學?”
郭鵬覺得有些意外:“好,好,算學掌握得好,走遍天下都能用得上,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治理民生,算學學得好都是你的本事,好,承志,你覺得呢?”
郭鵬看向了郭承志。
郭承志自信的笑了笑——邊陲之地的蠻橫小子也敢自命不凡?我好好教訓教訓你!
“大父,承志隨時可以與他比試。”
“好!”
郭鵬大笑道:“那么,孤親自為你二人做評斷!公平公正,絕無私心!”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