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從關中結束公干回到洛陽恢復二皇子身份的郭珺公開露面,拜見郭鵬,在公開的大朝會上,接受了郭鵬的賜封,以及即將稱帝的皇太子郭瑾親自遞給他的公爵和國君的證明。
對,郭鵬辦了一場大朝會,在大朝會上正式冊封郭珺為西蜀公爵,并且任命他為西蜀公國國君,海外封邦建國,準世襲罔替。
皇太子郭瑾代表皇帝郭鵬把一應朝廷信物賜給郭珺,代表西蜀公國為魏帝國下轄的公國。
其后,郭珺拜謝郭鵬,宣誓西蜀公國永為魏帝國下轄的公國,以魏帝國為宗主國,以魏帝為宗主,永遠聽命辦事,絕無違逆。
魏帝國的第一個海外封國就在這樣的局面下、在魏帝國洛陽城的大朝會上首先誕生了。
至于西蜀公國什么時候作為一個整體而誕生,那還有待后續郭珺的開拓和征戰。
運氣好,十年之內一個上規模的西蜀公國說不定就建立起來了。
運氣不好,那就不一定了。
郭鵬決定在自己正式退位前把郭珺送出去開辟疆域去,把政策定下來,之后的幾個兒子就交給郭瑾以新皇帝的身份去安排。
反正這個政策是郭鵬頒布的,這口鍋郭鵬已經背上了,郭瑾沒有驅逐兄弟的政治包袱,只是奉父命行事罷了。
之前一段時間郭鵬一直都在為郭珺籌備必要的軍事物資,首先要給他籌備一支作戰部隊,好讓這支作戰部隊首先揚帆起航,登陸印度,先在南印度開辟定居點,并且逐步擴充定居點的范圍。
一步一步把定居點做大,三年之內建設第一座像模像樣的城池,便可以正式建國,確立西蜀公國的建立。
之后該怎么打,那是郭珺的事情。
現在軍隊已經籌備的差不多了,郭鵬決定抽調精銳魏軍正規軍一千人作為骨干,搭配完成訓練的募兵九千人,共一萬人的軍隊交給郭珺。
他們先行出發去搶占地盤,后續還會把這一萬士兵的家眷成批送到印度去,作為郭珺最早的臣民。
先建立一個城邦,開辟城邦周圍的肥沃耕地,擁有最基礎的糧食生產能力,然后把城邦的規模搞起來。
等這一步辦成之后,郭珺的國家有了進一步承載更多人口的能力之后,繼續以行政命令遷移人口到印度去開辟新的領土,擴大西蜀公國的勢力,以確保西蜀公國的存續。
讓他們可以自己生產,自己征兵,自己訓練,自己開拓,自己繁衍,以此走向良性循環。
安排妥善之后,這一次的大朝會就相當于是給郭珺送行。
所以大朝會之后,郭珺前往內宮,會見了很久沒有見面的母親曹蘭和一群兄弟姐妹。
曹蘭抱著郭珺不停地哭泣,很不愿意松手放開他,一個勁兒的叮囑他當心當心一定當心,千萬不要自己逞強身先士卒,無論如何都要善于保護自己,千萬不要出事。
西蜀公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性命。
郭珺也流淚哭泣,表達了對母親的不舍之情,之后又和兄弟姐妹們一一告別。
此一去,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雖然說按照諸侯國傳統,諸侯國國君有朝見天子述職的必要,但是因為距離遙遠,到底能不能回得來還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海上數月漂泊,還要經歷風暴的威脅,能否成功就很不一定,當然,他們還是希望可以成功歸來的,哪怕只有一次、兩次也好。
所以這一次的離別,對于某些人來說,可能就是永別。
事到臨頭,曹蘭又有些埋怨郭鵬對兒子們過于狠心,可事已至此,曹蘭沒有任何辦法。
只能親自下廚給郭珺做了一桌子菜,讓郭珺最后吃一頓母親做的菜。
郭珺胃口大開,把這一桌子菜吃的一干二凈,然后跪在地上向曹蘭磕了三個響頭。
告別了最熟悉的加熱,告別了從小長大的地方,郭珺戀戀不舍的帶走了一捧從皇宮后花園里挖出來的泥土。
未來的歲月里,他只能通過這捧泥土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眷戀了。
到了最后,送別郭珺離開洛陽城的人,是郭瑾。
作為兄長,郭瑾覺得自己有必要給郭珺準備一份特殊的送別禮。
“阿珺,此一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相見,為兄沒什么好送你的,只能把這套鐵甲贈送給你。”
郭瑾讓身邊人抬來了一個大箱子,打開箱子。
郭珺瞧見里頭是一副沉重的閃著寒光的精良鐵甲。
“精鐵鑄就,環首刀和長矛皆不能穿透,亦能阻擋箭矢,只要穿上,定可保你戰場平安。”
郭瑾介紹了一下這副精良盔甲的用途。
“多謝兄長。”
郭珺笑了笑:“不過我聽父親說我要去的地方終年高溫,多雨,氣候潮濕,很容易有水澇災害,這樣的鐵甲穿過去怕是不細心保養就要生銹腐蝕,在那種地方,可能皮甲更好一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