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東漢末年梟雄志 > 一千零二十五 郭某人絕不認同!

      一千零二十五 郭某人絕不認同!

      比如刻意寫出一些在常人看來怎么看怎么覺得不符合常理的內容,留給后人去深究。

      根據這些蛛絲馬跡,后人往往能從簡單的幾句話里觀察到一件血淋淋的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政治事件。

      或許這就是部分修史書的人所最后留存的職業精神吧?

      而現在這些事情輪到郭某人了。

      他建立魏國,是接受了漢帝劉健的禪讓,是和平從漢帝手里得到了皇位,建立了魏國。

      魏國和漢國之間是一個繼承與傳承的關系,沒有血淋淋的斗爭,沒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一切都是那么的順暢與和諧。

      所以對于《后漢書》的修訂,自然是以和諧為基礎。

      對東漢諸帝要多加吹捧和美化,如此,也能讓人感受到魏國是真的繼承漢國的國祚而建立,而非篡權奪位。

      如此,也能間接證明魏帝國的正統性。

      雖然這種正統性目前已經無法質疑了,魏帝國的統治根基日漸深厚,郭某人的權力也越來也大,越來越穩固。

      這種時候修《后漢書》,更是一種政治姿態,一種宣布自己的正統性無可置疑的政治姿態。

      想到這里,郭某人就派人去把擔任司徒高位的魏帝國名義上的第一官員請來了勤政殿,由郭某人親自接待。

      蔡邕有一段時間沒見到郭某人了,尤其在崔琰案發生之時,蔡邕作為司徒,很好地貫徹了政治花瓶的存在意義。

      和當時崔渠案爆發的時候一樣。

      蔡邕待在太學里教授課程,一不發,對外界的政治問題沒有任何看法,讓太學生們莫談國事,繼續潛心學習。

      “讀書的機會對你們來說是很難得的,外面發生了什么,不要去在意,陛下不會讓任何人沖擊到太學,而你們若要進入仕途,便唯有太學一條路可走。”

      這是蔡邕當時對所有太學生說的話。

      然后太學生們在整場風波中沒有任何動向。

      蔡邕就像是一尊大佛一樣,坐在太學里不動彈。

      授課也好,著書立說也好,閑下來了,長女蔡琰和次女蔡婉也會帶著孩子來看他。

      蔡琰和曹昂也生了孩子,比郭瑾和蔡婉的孩子早一個月出生,現在也是小不點,兩個外孫經常去看蔡邕,那就是讓蔡邕感到無比開心的事情。

      除此之外,蔡邕真的是基本上啥也不說,啥也不做,兩次政治大案發生的時候,蔡邕都和空氣一樣毫無存在感。

      或許這也是他的政治地位十分超然的原因吧?

      當時的人們都是如此猜測的。

      因為蔡邕什么權力也沒有,所以郭鵬對待蔡邕很好,滿朝上下唯一一個一萬石的官員就是蔡邕,其他任何人的俸祿都沒有蔡邕那么高。

      蔡邕覺得那么高的俸祿對他來說有點浪費了,他也不知道怎么花掉這些錢,全部存下來好像也沒什么意義。

      郭鵬不管,俸祿照發。

      于是蔡邕就拿出自己的俸祿里的相當一部分放到朝廷整治黃河沿岸蝗災的專項資金里。

      他說他年紀大了,不能身體力行做點什么,那就拿點錢出來,也算是為國為民的一片心意。

      蔡邕是滿朝臣屬地位最高的一人。

      雖然沒什么實際權力,但是被郭鵬高高捧起的他,已然有了超然的政治地位和號召力。

      在蔡邕的行動之后,很多官員不管心甘情愿還是被迫,都拿出了一部分俸祿放到整治蝗災的專項資金里,供整治蝗災工作組使用。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蔡邕所做的一切都很符合郭某人的心意,而這一次,一樣不會變。

      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