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吳承安既然敢夸下海口,想必有些依仗。
“”您看,他能收服楊興,手下已有近三千人,實力不容小覷,我們若與之硬拼,勝算不大。”
他繼續分析道:“再者,就算我們僥幸得手,搶了那十一萬兩銀子,也必將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屆時面臨無窮無盡的圍剿。”
“而這吳承安許諾的,可是光明正大的前程,風險更小,收益卻可能更大。”
羅威焦躁地在廳內踱步。
他生性多疑,但軍師的話句句在理。
他又何嘗不想擺脫這刀頭舔血的日子?
“你們怎么看?”他看向廳內其他頭目。
“大哥,我覺得軍師說得對!”
“是啊,大哥,機會難得!”
“聽說那吳狀元年紀雖小,但武藝高強,連楊興都敗在他手下了,跟著這樣的人,不丟人!”
聽著部下們幾乎一邊倒的勸說,羅威終于停下了腳步,長嘆一聲:
“罷了!既然兄弟們都這么想,我羅威也不是不識時務的人!”
“傳令,愿意走的,跟我羅威去投軍!不愿意的,絕不強求!”
一日之內,黑山、伏牛嶺兩股最大的綠林勢力,因楊興一封信和吳承安的許諾,相繼做出了歸順的決定。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迅速傳開,在整個綠林道和沿途郡縣引起了巨大震動。
無數雙原本盯著那十一萬兩銀子的眼睛,此刻都充滿了震驚、猶豫和重新估量。
吳承安這個名字,也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各方勢力的視野,不再僅僅是一個“十六歲的武舉狀元”那么簡單。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