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依老臣愚見......”
他先看向李崇義一方,微微頷首:“太師老成持重,所慮深遠,其所提議和之策,雖看似......略顯保守,然其核心,在于穩字。”
“確如太師所,當前局勢危如累卵,我軍新敗,士氣不振,若再貿然興兵,一旦有失,則后果不堪設想。”
“太師提議暫避鋒芒,以空間換時間,以求穩妥,保全國力根基,此心確是老成謀國,為我大乾長遠計之體現。”
“擔憂吳狀元年輕缺乏經驗,恐難當大任,亦是情理之中,并非全無道理。”
他這番話,先是肯定了李崇義的出發點和對風險的擔憂,讓太師一派的人臉色稍霽。
然而,他話鋒隨即一轉,又看向了唐盡忠、何高軒等人,同樣微微頷首,語氣誠懇:
“然,唐大人、何大人等人所,亦有其理。”
“陛下新封武狀元,賜予太祖神槍,恩寵正隆,天下矚目。”
“吳狀元雖年輕,然武藝超群,更有在邊關歷練之經歷,并非紙上談兵之輩。”
“值此國難之際,正當大膽啟用青年才俊,委以重任,令其臨危受命,或能出其不意,建奇功以挽狂瀾。”
“若因懼其年輕而不用,豈非因噎廢食,自縛手腳?且割地賠款,終究有損國格,恐寒了天下忠臣義士之心。”
他巧妙地將雙方的觀點都肯定了一遍,仿佛說得都很有道理。
最后,他再次施展和稀泥大法,將問題完美地拋回給皇帝:“故此,戰與和,實乃兩難之擇。”
“主戰者,銳意進取,然風險巨大,主和者,力求穩妥,然代價不小。”
“二者各有利弊,孰優孰劣,實難輕易論斷。”
“究竟該如何抉擇,還需陛下圣心獨裁,權衡全局,做出最符合我大乾當前利益的決斷。”
“老臣愚鈍,實不敢妄斷千秋之事,無論陛下作何決定,老臣相信,必是深思熟慮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