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側是經史子集,西側是詩詞歌賦,北面則擺放著時下流行的雜記小說。
每排書架前都掛著木牌,用端正的楷書寫明類別。
大廳中央擺放著十幾張紅木方桌,每張桌子周圍都坐著三五成群的學子。
有的埋頭苦讀,有的低聲討論,更有人慷慨陳詞,引得周圍人頻頻側目。
靠窗的位置最為搶手,那里光線充足,還能看到街景。
此刻陽光透過雕花窗欞斜斜地照進來,在青磚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幾位公子,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今日客滿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廝迎上來,臉上帶著歉意的笑容。
他腰間系著與其他伙計不同的靛藍色腰帶,顯然是領班。
吳承安正要答話,忽聽身后傳來一陣騷動。
原來是一群學子正在爭論《春秋》中的某個典故,聲音越來越大。
其中一人拍案而起:“鄭伯克段于鄢,分明是兄不友弟不恭!”
立刻有人反駁:“此差矣!莊公忍辱負重,實乃大智若愚!“
這番爭論引得不少人圍觀,書肆里的嘈雜聲更甚。
吳承安不得不提高聲音:“我們和趙公子有約。”
小廝眼睛一亮:“是幽州那位趙公子嗎?”
“正是!”
“原來幾位就是趙公子等候之人,里面請,趙公子在二樓雅間。”
小廝做了個請的手勢,正要引路,忽聽一樓大廳里響起一聲冷哼。
“他們是何人,為何能去二樓雅間?”一個穿著湖藍色錦袍的年輕學子站了起來。
他面容白凈,眉宇間透著幾分傲氣,腰間掛著一塊上好的羊脂玉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