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萬說著,又走到了段玉的身邊,拍了拍他,作為提醒。
技術人才就是有這樣的特質,太專注于技術,有的時候就忘我了。
段玉是如此,那個王衍行也是一樣,到現在都還沒露面。
被崔立萬一拍,正在手搓鍵盤的段玉這才回過神來,扭頭看到老專家,回了一句:
“崔老先生,您找我?”
崔立萬看了一眼段玉的屏幕,道:
“你這個信息墻搞得怎么樣了?”
聞,段玉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目前已經攻破了四層,我現在能檢測到,對方只剩下最后一道了。”
“這一層,我馬上就可以結束。”
一聽這話,直播間的網友們都樂了。
當初你開始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這都過去多久了??????
段警官不要戀戰啊!
雖然說能在幾個小時的時間內攻破一道五層的防護墻,已經是很牛的操作了,但是不得不說,這條路未必就是最有效率的。
我忽然意識到,其實一個團隊里能有崔老先生這樣的前輩,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因為他最知道怎么搞好一個團隊。
這不是常識,如果說玩算計和技術,可能其他人各有長處,但是論起來組織破案,在場的專家,可能都比不過崔老先生。
崔立萬老先生身為經驗豐富的老警員,更多的是關注團隊合作,關注破案的多路徑,而不是像段玉傾向于把一條路走到死。
他對段玉道:
“小段啊,你這個事情,不得不放一放了,我們現在需要你去代替我,主持兇手的指認。”
“現在對于目擊證人的一切準備都已經結束了,只剩下一個指認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