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靜錯愕,“你怎么想到投資短劇的?你又不是我們這個圈子里的人,什么都不懂,很容易虧的。”
“我覺得這個行業會成為新的風口,趁別人還沒有站在風口上,咱倆先入行。都說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
唐雨靜是寫小說的,她比沈宜更早知道短劇。
她都有一部小說被改編成了短劇,總播放量達到五億多呢。
當然,這個數據是真是假,她不知道,反正她的短劇屬于熱劇,她也分到了一筆錢。
她去看過自己小說被改編的短劇,覺得有點粗糙,要不是自己的小說改編的,她可能一集都看不下去。
跟那些真正的電視劇相比,差遠了。
就那種制作粗糙,低成本的小短劇,能發展起來?
唐雨靜抱著懷疑的態度,她說道:“現在是有短劇,但我覺得那些短劇看得讓人尷尬,制作粗糙不夠精良,演員又沒有幾個是科班出身的,演技尬得很。”
“比不起新媒體小說,我們這個圈子里,這幾年寫新媒體小說的,若是投放起量,爆了,才是真的能賺錢。”
“你還不如開家網站,請幾個編輯,然后簽約作者過來給你寫小說,你再去和其他網站合作,還有點前途。”
沈宜搖頭,“小說行業早就走下滑路了,未來幾年,還是短劇才能賺錢,當然要搶先才能吃到短劇的紅利,后面入行的,黃花茶都涼了,自然會虧到褲穿孔。”
上輩子,她知道短劇起來,就是這兩年,過了這兩年,后面入行投資做短劇的,就很難賺到錢了。
而小說行業下滑得厲害,全網大爆的小說,一年都沒有一部。
多少新老作者開新書接二連三撲街的。
唐雨靜拿現在寫小說和前幾年相比,不得不承認小說行業是不好了。
“你要投資拍短劇,怎么拍?你需要有一個團隊,要有導演,要有編劇給你寫劇本,還要請演員呢。”
“沈宜,你不是這個圈子里的人,外行人投資,很容易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