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錦繡大唐之長安房俊房玄齡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千金方

      “這是何物?”

      房俊看著孫思邈遞給他的一大摞書稿,有些奇怪。

      孫思邈微微一笑,坐回房俊對面,道:“二郎雖然未曾學醫,但精通醫理,比之天下諸多庸醫都要強上許多,此乃老道這些年行醫天下收羅來的各種藥方,有普普通通的調理氣血的方子,亦有治療傷寒的秘方,加以整理歸納,并且根據數十載行醫之經驗對其增補刪改。”

      房俊聽著,低頭去看書稿,之見簡略裝訂的書稿扉頁上是幾個飄逸工整的小楷字體,寫著《備急千金要方》幾個字。

      《備急千金要方》?

      房俊有些懵,這不就是流芳百世、名標青史的《千金方》么?!

      孫思邈捧著茶盞,清癯的臉上神色平淡,仿佛并不知道自己編撰的這部集古今藥方之大成的書籍將會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清聲說道:“隋末天下大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縱橫廝殺,中原大地生靈涂炭百業凋敝,百姓亡命天涯流離失所……致使醫科傾頹,一蹶不振。陛下登基以來,雖然詔令各州設置醫學館,然醫術之道積弊難反,多處州縣不過是虛應故事,并無多少名醫參與其中,造福萬民。天下動蕩多年,方藥本草部秩浩繁,倉卒間求檢不易,多數鄉間郎中面對病疾束手無策,不知導致多少本能挽救之性命眼睜睜的逝去。老道觀之,心有所感,于是乃博采群經,刪繁去復,并結合個人經驗,編撰此書。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這部方書以千金為名。凡診治之訣,針灸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術,無不周悉,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使之傳遍大唐各州府縣,讓世人面對病疾之時,可以從容檢索對癥下藥,惠及天下。”

      房俊心中嘆服。

      但凡能夠名垂千古之偉人,必然是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臻達巔峰,這一點絕無僥幸。而孫思邈正是憑借這部耗費了一生心血之《千金方》,被后世尊稱為“藥王”,奠定其在中華醫學上震古爍今高山仰止之地位。

      然而這部書的出發點,卻非是“名垂千古”,而是“讓世人面對病疾之時,可以從容檢索對癥下藥,惠及天下”……

      越是簡單的目的,往往越是無意間造就偉大。

      不擇手段的執著追求,反而結局不如人意。

      這一點,孫思邈與李二陛下兩人便是現實的例證。

      孫思邈心懷世人懸壺濟世,最終名垂青史萬世流芳,成為醫學界巍巍高山一般的存在;李二陛下孜孜不倦的追求“千古一帝”的美名,妄圖通過征服高句麗超越秦皇漢武,卻最終沉沙折戟鎩羽而歸,郁郁而終……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

      房俊吸了口氣,將書稿輕輕放在桌面上,視若珍寶,輕嘆道:“此書一出,天下名醫輩出,萬民有福矣!”

      即便是一個庸醫,只要此書在手,照方檢索,大部分的病癥皆可治愈。

      孫思邈卻搖頭失笑:“二郎以為醫道如兒戲哉?”

      房俊不解。

      孫思邈道:“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步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尚需熟讀銘記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并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否則,如無目夜游,動致顛殞。熟讀此方者,若能尋思妙理、留意鉆研,始可已入醫道矣。但若僅止于此,遠遠不足,還需涉獵群書,深明奧義,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兇拘忌,觸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于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房俊暗忖,此乃天下之至理,又何至于醫學一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