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駁斥了房俊多管閑事,又輕易的將戶部的仇恨引起,讓房俊里外不是人。
朝臣盡皆精明之輩,只是稍稍思索,便體會到長孫無忌語之中的機鋒,算是將房俊一把推進坑里,大家不得不心中嘆服。
能夠被滿朝文武稱為“陰人”,長孫無忌之斗爭能力的確高深莫測……
大殿之上響起一陣oo@@的響聲,文武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甚或有人發出譏笑,都等著看房俊如何應對。話說果然姜還是老的辣,長孫無忌簡簡單單一番話,直接就將房俊逼到“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墻角……
房俊立在殿中,面色怡然,絲毫半點不見窘迫。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面無表情的看著殿上卓然而立的房俊,心中微微嘆了口氣。按說這個時候他應當直接叱責房俊幾句,而后借故將其貶斥出京,即可達到自己削弱太子勢力的目的。
這是看著面前這個英姿勃發的少年官員哪怕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貶斥出京的結局,卻依舊毫不遲疑的站出來獻計獻策為帝國分憂,心底的愛惜還是令他猶豫了起來。
腦海中響起當初房俊大朝會上徑自進入太極殿獻上“貞觀犁”,又將點石成金的玻璃燒制之法敬獻于他使得內帑漸漸富裕,可以支撐起他東征高句麗完成一代霸業的壯志雄心,研制的“震天雷”使得突厥狼騎聞之色變乖乖的遠遁大漠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何況還有駕船蕩平七海將大唐之天威遠播異域之功勛……
一樁樁,一件件,盡皆堪稱蓋世奇功!
細細思之,大唐之所以有現如今繁華錦繡威震八方的景象,幾乎便是得益于房俊的所作所為。
更別說,他最寵愛的長樂公主甚至為了阻止自己的決定,已然下定決心下嫁于丘神績,使得自己沒有任何遷怒房俊的借口……
與此同時,房玄齡的長期告病拒不上朝,以及李孝恭、李道宗這些皇室肱骨的苦勸,岑文本、于志寧、張玄素、孔穎達、杜正論、馬周等忠直之臣的諫,亦令李二陛下不得不再次斟酌起自己的目的――易儲,當真是可以永葆大唐江山強盛綿延、千秋萬代的最好做法么?
李二陛下想過一旦易儲的話必然會有人反對,卻未曾想過這股反對的力量會這么大!即便身為天下至尊,即便驕傲自負英明神武,他亦不得考慮由此引發的后果……
一旦朝局動蕩,甚至綿延至將來新皇登基……那便完全背離他易儲之初衷。
內部不靖、大臣分裂,何談強國富民,何談稱霸四海,更何談千秋萬載……
李二陛下深深吸了口氣,腦海中諸般念頭逐一閃現,這才沉聲道:“房愛卿有何看法,不妨直。不過正如趙國公所,爾乃是兵部侍郎,卻貿然置喙戶部之事,實乃逾矩之行為。若是爾所諫卻有可取之處,朕可以饒恕你非議之過;可若是信口雌黃大不慚,那就莫怪朕嚴懲于你!”
此一出,長孫無忌頓時心中一驚!
對于李二陛下的性情再是熟悉不過,這番話說出口,便代表著皇帝易儲的念頭發生了動搖,最起碼有可能不會將房俊貶斥出京……這是長孫無忌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房玄齡固然深受皇帝信賴重用,但是年事漸高,致仕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一旦房玄齡致仕,整個文官集團的形勢便會被完全打亂,長孫無忌自信憑借他的號召力能夠將更多的重臣網羅旗下,與太子一系展開對抗,扶持晉王李治問鼎儲君之位。
可若是房俊身在長安,憑借其自身的才能和官職,卻能夠完美的繼承房玄齡的政治遺產,將投靠與房玄齡甚至是傾向于太子的大臣緊密的串聯起來。
畢竟太子才是大義所在……
長孫無忌這時候才陡然發現,其實房俊的目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天災救援,而是就這么以一種赤誠忠臣的面目正正當當的站在陛下面前,讓皇帝想起他的功績,從而在繼續重用與貶斥出京之間做一個干脆的選擇!
顯然,這廝很好的揣摩了陛下的心里以及性情,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結果。
房俊得逞了……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