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淮等司機從停車場開車過來,坐上車,又看到梁榮俊從樓后面出來,不過這次他沒有再停下來跟梁榮俊交談。
沈淮跟梁榮俊透露梅鋼未來的產品線規劃,也是看到東華市鋼的遷建擴產難以更改,就只能希望通過梁榮俊,希望省鋼集團在規劃東華市鋼遷建方案時,能夠規劃更合理的產品線,盡可能的避開跟梅鋼的直接競爭。
沈淮也相信包括梁榮俊在內,省鋼集團內部也不會有多少人真希望在淮海省,就跟梅鋼就拼個你死我活。
汪康升與王衛成也在車里,他們沒有參與上午的研討會,中午才趕過來跟沈淮匯合,不過也知道上午研討會討論的主要內容。
汪康升見沈淮將目光放已經走進翠華樓底層大廳的梁榮俊身上,說道:
“省鋼集團真要把市鋼遷到新津去,財務壓力很大啊……”
郭全重回梅鋼集團之后,年紀過六十五的汪康升就不再擔任梅鋼集團及梅溪工業的董事長,這兩個重要職務都交給郭全兼任,不過他對省內外鋼鐵產業及市場的發展,也極為關心。
沈淮點點頭,說道:“在國內辦企業,要講政治,但過多依賴于,或者說被政治意圖捆綁,就有些不合適了。”
市鋼廠在省鋼集團接手重組后,生產經營恢復正常,長流程高爐煉鋼能力甚至還有所提高,達到每年六十萬噸的水平。由于市鋼廠位于城北區,受土地資源、運輸條件、環境容量的影響,在舊廠外圍征地擴產的難度極大,將來的生產成本也難降低。
眼下,省鋼與富士制鐵、長青集團合作的短流程電爐鋼項目,都集中到梅溪去,與梅鋼一起,要將梅溪打造成中國最大的電爐鋼生產基地。
如果說要把東華市鋼的高爐煉鋼,遷出去并進行大規模的擴產,新浦、新津都是合適的新廠建設地點。
最大的問題也許就是省鋼集團能不能承受這么大的財務壓力?
省鋼集團年底之前上市成功,但在當下低迷的市場環境下,省鋼集團將主要的資產拿出來上市,公開發行30%股權的股票,但只融得十四億不到的資金。
照最初的上市發行方案,融得的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于省鋼集團在徐城東江區的舊廠及西嶺礦區的技術改造跟擴產,那東華市鋼舊廠的搬遷跟擴產所需要資金,就需要省鋼集團另籌。
如果說省鋼集團想將高爐電廠新廠沿海布局,產能低于兩百萬噸體現不出優勢出來,而到新津新建年產能逾兩百萬噸的新廠,省鋼集團就要額外多增加近二十億的債務。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梅鋼的迅速崛起以及梅溪新區電爐鋼生產基地的持續擴張,僅東華一地就使得華東鋼鐵市場的供應能力在短時間內增加了六七百萬噸,整個區域的鋼鐵交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目前梅鋼通過聯合中小鋼貿企業,直接到市場的主要節點建設物流貿易基地,以此穩步進行市場擴張,進一步的保證優勢;省鋼現在還沒有辦法跟上梅鋼的節奏,大規模擴張又面臨市場進一步趨緊,要受到壓力自然也會倍增。
不過看梁榮俊在上午的研討會上最終同意陳寶齊在會上公布消息,沈淮也能知道省鋼集團內部也應該有很強的支持聲音;另外一個,就是趙秋華的意見應該占據絕對的上風。
大產業發展帶動大物流需求。
新浦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已經逾四十億,但新浦電廠的輸煤碼頭、新浦鋼廠的鐵煤碼頭、新浦煉化及石化園區的化工及原油碼頭的投資,就占到六七成。
省鋼集團將市鋼廠遷往新津,擴建兩百萬噸以上產能規模的新廠,將會給新津直接帶來三四百萬噸以上的港口吞吐需求;新廠的鐵煤碼頭跟綜合碼頭混建,可以為新津港及臨港產業發展前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華實業借崳津高速圈走的那些建設用地,到這時候才會更具開發價值。
至于對陳寶齊、虞成震在東華穩固地位的意義以及趙秋華在省里跟徐沛競爭的意義更不用說,省鋼集團內部的異議聲音,反而不那么重要。
而且,省鋼集團也唯有籍此,才有可能跟梅鋼縮短差距。
只是這種急于求成、為政治意圖服務的態度,叫沈淮多為省鋼集團的未來擔憂。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