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明一時間也是有些心灰意冷,即使跟新浦煉化的合作項目迅速開展,叫他免遭一些被動,但也很難馬上就從上市受挫中恢復過來。
曹光明有時也在想,是不是應該調到地方上去發展?
近年來,央企高管調任地方漸成常例。
中海油前任黨組書記顧憲文,九三年就調任廣南省委副書記,既而擔任省長。中海油在茂名的煉化廠立項,也是顧憲文一力促成,沒想到項目會此重挫。
曹光明想著他受此打擊,到地方想直接擔任副省,已經是不可能,甚至到重要地市擔任黨委書記的可能性都小,但到東南部哪個沿海城市擔任市長,積攢些政聲、成績,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曹光明這么想著,與沈淮之間的話題,就不免側重轉到地方建設上來。
華東地區比東華經濟發展的城市,比比皆是,而東華之所以矚目,也已經在很多方面引起高層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其經濟的迅速崛起。
東華在產業整體規劃、建設、地方投融資平臺組建、國企及地方資源整合等等經驗跟發展模式,對當前發展較為落后地區,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這些地區的官員真要能學透東華的經驗,就容易在地方做出成績,從而從同儕競爭中脫穎而出。
曹光明的這層認識,也是有過程的。
沈淮最早就考慮到梅鋼獨力發展煉化項目的難度,有意跟三大國家石油集團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前些年地方搞煉化,拉央企入資的模式也很常見,故而楊林年初就與中海油方面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那時曹光明意氣風發,沒想過上市融資有失敗的可能,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給,故而對梅鋼、對新浦、對梅溪也談不上多深的了解。
香港上市融資計劃受挫,曹光明急著找善后的補救措施,成文光主動站出來牽線,他才對梅鋼、對東華地方經濟崛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也是近兩個月以來的事情。
曹光明有興趣了解,沈淮自然也不會厭煩,就在竹馬山上放緩腳步。
梅溪那邊發展較早,產業較為成熟,而新浦這邊,才剛剛將產業的框架搭起來——沈淮就站在竹馬山頭,跟曹光明介紹新浦未來依托核心企業發展產業集群的一些規劃。
依托新浦煉化的化工中間原料供應,以及將來逐漸成熟、擴大的化學品轉儲港庫區建設,疏港路以北的石化產業園,將是北片工業區發展的重心。
臨港新城東片區即新浦小鎮跟綜合碼頭區之間,是綜合產業園區。
目前最大的項目就是長青集團轉移進來、投資兩億美元的電子制造基地,加上其他正興工建設以及確定投資建廠的企業,綜合產業園區的目前還填不滿三分之一。
在新浦鋼廠、新浦電廠以及煤炭中轉基地東側,相接的是國際冶金產業園。當前的招商成績最好,跟新浦鋼廠、電廠同期建成的配套及下游企業就有十六家。這些投資企業規模雖然談不上多大,但跟接下來已經確定建廠意向的近三十家冶金、重工及設備制造領域的企業,將是新浦最早成規模的產業集群。
在冶金產業園跟綜合產業園之間,留給舶船、海工裝備配套產業發展的空間極少。
這主要是考慮西山島與東側的長青沙小島之間的水域很淺,能吹填出四到六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來。
現在西山島西岸主要建設恒洋船廠,但未來的船舶海工產業園,就規劃在那片還未成陸的吹填區。
未來還將直接在西山島跟中心港區之間造跨海大橋,跟新浦橫向主干道之一的中港大道相接。
而在竹馬山的西側,即臨港新城東片區的北面,則是國際家紡輕工產業園,紫蘿家紡等六家大型輕工企業的廠區,已經建設進入尾聲。
新浦產業規劃區內,在企業絕對數量上,還沒有辦法跟渚江對岸平江市的幾個發展較早的產業園區相比,但幾個重點項目不僅將地方財政拉上來,更將未來新浦港發展石化、鋼鐵、船舶海工產業集群的框架拉了出來——除了這些之外,新浦港未來還將是淮煤東出最主要、最核心的中轉港。
至少在發展潛力上,沈淮相信新浦港,已經在沿淮海灣千余公里的海岸線上坐穩頭把交椅。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