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來,你能負責省國企工委工作,還得益于沈淮遮住范文智的鋒芒?”陳明娟問道。
“確實有這個客觀因素,也不能否認,不然的話,田書記也沒有辦法在這么重要的人事任命上搞一堂,”李谷笑道,“說實話,就憑梅鋼的崛起,沈淮兼任省委委員也是應該的,但是你想想,一群五六十歲的半老頭子中間,冒出一個不足三十歲的小青年,多刺眼啊,換我心里也不舒服啊。”
“你們這些人就是心眼小……”陳明娟笑道。
“跟心眼小沒有關系,我們所處的是世俗社會,特別是在這個大家都講究論資排輩的氛圍里,想要成事,就要忍受這些規則,”李谷說道,“田書記現在打壓梅鋼的勢力,就是不想別人有機會去打壓梅鋼,用心良苦啊……”
“嗯,徐沛對梅鋼似乎也沒有什么好感……”陳明娟說道。
“也是競爭帶來的壓力,”李谷感慨道,“即使梅鋼在接下來幾年內不再有大的動作,通過附屬及下游的產業帶動,也能給東華帶來超過五十億的投資,會進一步將全省的鋼鐵產業優勢聚集在東華……”
“單靠鋼鐵一個產業,也不可能成多大的氣候啊。”陳明娟說道。
“國內學術界近年來對日韓的產業模式發展研究頗深,未必就肯定梅鋼刻意在學日韓,”李谷說道,“不過沈淮的野心顯然不局限于鋼鐵單一產業上。去年徐城船舶工業產能造過三十萬載重噸,占全省船舶工業總產能的一半,今年有可能超過四十萬截重噸;不過,到今年底東華船舶產業產能也將突破四十萬噸,與徐城并駕齊驅,而且在總量規模會很快將徐城甩開在身后。”
“東華船舶產業能發展,好像寶和的投資規模更大吧?”陳明娟在徐城市人事局工作,消息自然要比普通人靈通得多。
“梅鋼涉及的恒洋船舶重工,目前投資規模是不及寶和,但這個只是梅鋼伸出來的一個觸手,而且后力也未必就不如寶和集團,”李谷說道,“更宏觀方面就是港口的發展。九四年之前東華港口總吞吐規模不足一千萬噸,僅徐城港的三分之一,但今年底就將超過四千萬噸,超過徐城。而徐東鐵路改造及淮煤東出等計劃逐步落實下來,將有可能推動東華港躋身進入全國八大港口之列。在東華諸港口之間,不要說梅鋼對梅溪港的影響力了,受梅鋼直接控制的新浦港,比重也將占到最大……而梅鋼此時卯足勁推動的新浦煉化項目,規模更是其直接控制的渚南煉化的五倍,直接投資超過五十億,原油及化工品碼頭的年吞吐量就要接近一千萬噸,并且帶動的下游產業直接投資,也不大可能低于五十億。不要說梅鋼涉及的航運、建筑及房地產市場,只要在石化繼鋼鐵之后成為淮海省第二或者第三大支柱產業之時,梅鋼跺一跺腳,真的就有能力叫全省經濟也跟著感冒一場。而對徐沛來說,最直接的壓力就是東華在三年內工業規模上就有可能追上徐城……”
“這么快?”陳明娟聽丈夫說了這么多,但聽到東華的工業在三五年內就能追上省會徐城,還是覺得詫異。
“嗯……”李谷點點頭,在徐城煉油事件里,他就清楚徐沛對梅鋼的態度。
徐沛這三年治理徐城,發展不能算慢,但跟其他省的省會城市競爭還是弱了許多,拉不到大的工業項目,就難有跨越式發展,而發展速度在省內給之前名不見經傳的東華穩穩壓了一頭,換誰心里都不好受。
而梅鋼的崛起以及東華經濟的騰飛,雖然給各方帶來很大的利益,但同樣的有些人認為他們在這塊蛋糕里吃得遠不夠多,在宋系上層都有意打壓梅鋼之際,趙秋華、胡林他們又怎么可能手軟?
“你說田書記是不是已經知道誰會下來接替他?”陳明娟問道。
“可能吧,”李谷說道,“不過這個不確定性很大,總之不可能是趙秋華,而趙秋華占著省長的位置,老徐還得接著干兩年的徐城市委書記……”
就現在來說,各系都在爭奪重要省市一把手的位子,淮海省在國內的地位還是偏弱了一些,誰來接替田家庚,即使有人選,現在的不確性還是很大——田家庚不說,李谷也不會去問什么,也不想通過岳父去打聽什么,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過,李谷知道田書記這時候將熊文斌、吳海峰等人調離東華,挫梅鋼的勢頭,甚至省國投參與新浦煉化項目的建設,也會給外界視為省里意在對梅鋼進行影響力滲透,這樣在保梅鋼重大項目建設不中斷的同時,更是要將趙、胡等人的勢焰彰顯出來。
趙秋華上面有人撐腰,無法接任省委書記,但可以賴在省長的位子上不走,只要趙、胡的氣焰彰顯出來,不管誰過來擔任省委書記,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削弱趙秋華他們的氣焰,而不會去拿梅鋼立威。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