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鋼引進西尤明斯工業集團二手煉鋼線,戴維.艾倫是英方指派總聯絡人,同時,其家族在英國中部地區就是傳統的建材貿易商。
相比較沈淮前次過來時的冷淡,戴維.艾倫這次則要熱情得多,得知梅鋼要向英國中部地區出口建筑用鋼材,主動的牽線搭橋,幫忙引薦沈淮、周知白跟他家族企業的負責人接觸。
在九十年代中前期,中國改革開放才剛剛經歷第一階段,與西方國家,包括西歐國家在內,接觸遠沒有以后那么頻繁。而在九十年代中前期以前,最先進入中國進行投資的,主要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日韓企業以及港臺及東南亞的華商企業,歐美等國的企業,動作則相對要慢得多。
九五年時,西方社會很多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還只停留在一些官方媒體的報道之上,認為中國是個極端落后、政治及文化極端僵化封閉的國家,除了神秘感之外,也存在一些心理上的yin影跟排斥。
梅鋼提出要從西尤明斯引進將淘汰的煉鋼線時,包括戴維.艾倫在內,西尤明斯工業集團的管理層以及伯明翰一些知悉此事的中上層人士,最初對梅鋼的行為都感到很困惑,但畢竟這是一項對他們有利的交易,他們就帶著排斥加精惕的心態,跟梅鋼開始最初的接觸。
即使最初有著嚴重的誤解,有著精惕跟排斥,但只要不是封閉跟僵化的性格,長達四個多月的密切接觸,也足以讓戴維.艾倫對梅鋼的技術工程師團隊有著足夠深刻的了解。
為了保證西尤明斯的煉鋼線能夠盡可能快的拆除下來,又盡可能使梅鋼的工程技術人員,在設備拆除過程當中,就對這條煉鋼線就有充分的了解,在伯明翰當地見縫插針的接受西尤明斯工程師的培訓,也是為了在拆除及安裝調試過程當中能盡可能少的雇用英方工程技術人員,減少費用,沈淮是盡可能的,把梅鋼有培養潛力的工程技術人員,都調到伯明翰來參加拆除工作,也是這批人,向伯明翰的同行們,展示出中國鋼鐵工人不畏艱苦的精神。
在伯明翰郡的鋼鐵工人強烈要求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之時,梅鋼的工程師及熟煉工人,每周除了要參加60小時以上拆除裝箱工作之外,到宿舍區還要組織大量的時間進行額外的培訓跟學習。
整條煉鋼線拆除下來,要裝箱運往中國的部分,重達三萬六千噸;以盡可能詳細解釋重新組裝過程的全套文件就重達四噸。
對龐大要幾乎能填滿集裝箱一角的文件,梅鋼的工程師們,利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分工段培訓了一遍。
潘成等梅鋼派往伯明翰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此時對煉鋼線的熟悉程度,甚至要在西尤明斯鋼鐵廠的高級工程師之上。
這在伯明翰當地工程師眼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也唯有充滿信心跟期待的難苦創業,對人的成長促進最大。
潘成等人在伯明翰,非但不覺其苦,苦干四個月之后,斗志依舊昂揚,對梅鋼的未來充滿著期待。
在鋼鐵廠工作十二年之久的戴維艾倫,有時候懶得查圖紙,甚至要向潘成他們請教——一方面,戴維艾倫擔擾梅鋼向西尤明斯雇用的工程技術人員數量會大幅減少,但同時也欽佩梅鋼管理及技術團隊的學習能力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即使之前對中國,對梅鋼存在嚴重的誤解跟偏見,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從沈淮、潘成等一大批人身上看到梅鋼管理技術團隊的水平跟能力,也叫戴維艾倫相信,梅鋼是一家在管理及技術上具有一流水平的鋼鐵企業。
即使出于對中國開放程度不足、政策多變的擔憂,戴維.艾倫對中國大陸還保持著一些精惕,但無疑相信梅鋼有足夠能力生產出不亞于伯明翰主流鋼鐵廠的優質鋼材。
所以在聽到梅鋼有意向英國中部地區出口鋼材之后,戴維.艾倫則毫不猶豫向家族企業的負責人進行推薦,努力搓合這筆交易,也洽談過程中,詳細介紹了梅鋼技術工程師團隊在伯明翰的優異表現。
有時候,信任的獲得就是這么簡單,當你埋頭苦干之時,不是所有人都視若無睹。
而任何的交易,最重要的基石就是信任。
艾倫家族除了在英國金屬材料進出口貿易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跟深遠的影響,在利物浦、倫敦甚至海外都有貿易企業外,對制造企業也有悠久的投資歷史。
接觸相當順利,而梅鋼又早在年前完成國際認可的質量體系認證,艾倫家族甚至不考慮往梅鋼派員考察,就同意建立貿易關系。
雖然初步的貿易量談不上多大,但對梅鋼來說,是個寶貴的開始。對此時的梅鋼來說,哪怕出口幾千噸鋼材,也能節約得之不易的外匯的使用。
現在哪怕是多獲得兩三百萬美元的外匯,對梅鋼來說,也是異常的難得。
對鵬悅來說,雖然不同傳統的中間商從中獲得巨利,但隨著貿易量的擴大,穩定比例的傭金收入已經不菲,而頻繁的貿易往來,也能加強鵬悅在進出口貿易業務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