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這個可能。”沈淮認同孫亞琳的判斷。
日本企業從七八十年代就很注意海外產業布局,而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就成為日企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環,日本的鋼鐵企業也是從很早就對中國進行產業滲透式。
不過這個過程當中,日本不同的鋼鐵企業速度有快有慢:
快者如日本聯合制鐵、住友冶金,八十年代初就參與燕京鋼鐵、中原鋼鐵的新廠建設、搞合資項目;慢者如富士制鐵,近年來才開始考察到中國建合資項目。
九二年之后,中國成為全球鋼鐵的主要消費市場之一,對中國鋼鐵產業滲透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日本鋼企在日本國內的地位。
富士制鐵要是參與日本國內的這次鋼企合并,要想占據主導地位,其對中國鋼鐵產業的滲透嚴重滯后,是其相當不利的一環——從這方面去推測,也就無怪乎富士制鐵高層在合并談判開啟之前,急于推動在中國的合資項目進展。
想到這種可能,沈淮更是頭痛,心知能叫富士制鐵心動的,不是其他,恰恰梅鋼沿渚江口岸線布局漸成氣候。
**********************
得知梁小林已經國道收費路口跟富士制鐵談判代表的車隊匯合,熊文斌走過來推開譚啟平辦公室的門,見譚啟平正在接電話,正要退出去,譚啟平做手勢要他進去沒關系。
譚啟平放下電話,跟熊文斌說道:“趙秋華省長剛剛知道富士制鐵派了新的談判代表直接到東華來,打電話過來說,不管最終是省鋼,還是東華市鋼,抑或是梅鋼,只要最終能把富士制鐵這個合資項目留在淮海省,都是我省招商引資的重大成果。趙秋華省長要求東華市委市政府把這件事高度重視起來,”又跟在辦公室里的蘇愷聞說道,“你直接打電話給高市長,把趙秋華省長的意思跟他說一下,他要是有時間,就一起去一下南園……”
熊文斌知道富士制鐵的這個合資項目,不僅在東華市,就是在淮海省,也是引人矚目的大型外資項目,省長趙秋華打電話過來關心一下,也很正常,不過這一來,沈淮的壓力應該更大了。
他也不能說什么,只是在譚啟平的辦公室里等著。
蘇愷聞就在譚啟平辦公室里,直接打電話給市長高天河,在電話里告訴他這件事。
放下電話,蘇愷聞跟譚啟平匯報:“高市長可能趕不上招待晚宴,但晚上能從新津趕過來……”
“我知道了,高市長能代表市政府露個面就可以了,主要事情有梁副市長負責,”譚啟平點點頭,他只是要高天河出席一下,但整個項目還是希望由他來直接推動,又問熊文斌,
“富士制鐵突然提高談判規格,又將合資項目的談判重點直接放到東華來,你覺得富士制鐵方面,是出于什么考慮?你覺得他們這次就是直奔梅鋼來了嗎?”
“應該是梅鋼吧,”熊文斌說道,“日本國內礦產資源有限,其大型鋼鐵企業幾乎都沿海港及主要江口進行布局,海運價格低廉,方便原材料能以低成本的輸入;同時海運容量龐大,只要有市場需求,鋼鐵企業規模就可能無限制的鋪開,而不用擔心會出現運輸瓶頸——梅鋼當前的發展布局,沿渚江岸線鋪開,距離出江口又近,碼頭可以容納海輪直接駐泊,梅鋼在這點上,跟日本鋼企是楔合的。”
蘇愷聞聽了,心里也暗暗感慨,倒沒想到沈淮在梅溪鎮做的那些事,看上去沒什么了不起的,沒想到竟然能叫日本企業也認同,甚至主動放下之前傲慢的姿態來積極談判。
譚啟平相信熊文斌的判斷,說道:“不管怎么說,市鋼廠方面也要派人參與。要是梅鋼一家跟富士制鐵搞合資項目吃力,那就讓市鋼廠也一起參與進來……”
熊文斌不知道市鋼廠還有什么值得梅鋼跟富士制鐵動心的資源,但也明白譚啟平堅持要市鋼廠參與合資項目的用意,他就更不好說什么了。
“梁副市長已經通知顧同參加了,”熊文斌說道,“梁副市長剛跟富士制鐵的談判代表車隊匯合,我們是不是現在就去南園?”
“你打電話給沈淮,問一下他到哪里了?”譚啟平拿起椅子背上的外套穿上,吩咐熊文斌打電話給沈淮,“你跟他說,這次談判要重視起來,不要跟我再打什么馬虎眼了……”
“好的,”熊文斌點點頭,一邊陪譚啟平、蘇愷聞往外走,一邊拿“大哥大”拔通沈淮的電話,問他有沒有到南園。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