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求紅票,求收藏)
沈淮又問徐溪亭:“昨天有個叫胡志剛的工人,表現相當活躍,徐工對他有什么看法?”
“哦,是電爐鋼車間的骨干職工,是板坯連鑄段的副組長”徐溪亭擔心沈淮對鋼鐵行業的技術名詞不熟悉,沈淮只是點著頭,要他繼續往下說,
“胡志剛雖然才是中專畢業,不過是個很愿意用腦子去做事的人,就是闖勁有些太足了,跟車間里的管理層有些合不大來,不然直接擔任連鑄段的組長也沒有多大問題。”徐溪亭謹慎的評價胡志剛,沒有把話說得太滿。
要整頓生產,說到底還是要有人能用,之前的管理層能留下來的不多,大部分都要汰換掉,沈淮這時候手邊最缺乏的就是人,缺乏有能力、有闖勁的人。
徐溪亭對胡志剛的評價,有什么潛臺詞,沈淮自然聽得出來,但他從不認為有闖勁、不受領導喜歡的刺頭職工,真就不好。
胡志剛這種職工,恰恰是沈淮需要的能把水攪活的鯰魚,做事肯動腦子,那是再好不過。
九三年中專學歷,憑自身的能力做上相當市鋼廠車間副工段長的位子,說明各方面的水平都在水準之上;昨天帶頭鬧事,說明在普通職工中也有威信;實在有什么不足,以后還可以加強。
至于徐溪亭對胡志剛有那么一點點的不喜歡,沈淮也不以為意。
徐溪亭今年四十五歲,是六十年中期畢業于淮海礦大的大學生。
他人長得瘦小,看上去其貌不揚,七十年代給錯誤的批斗過,性子保守、謹慎。他顯然不會喜歡闖勁太足、鋒芒畢呈的年輕人,沈淮心里想:說不定徐溪亭對他昨天的作為也相當不認同吧?
胡志剛很快就拿著一套洗凈的工作服跟安全帽到廠辦來,都一群大老爺們,沈淮就直接在會議室里將工作服換上,略覺得有些肥大。
沈淮個子跟胡志剛一般高,但身材沒有胡志剛魁梧,將安全帽戴上,對徐溪亭、趙東說道:
“我們這就直接進廠區,邊看邊說。”
沈淮又對要離開的胡志剛說道,
“我目前要從鋼廠目前兩個車間及各科室各挑一到兩名優秀的青年職工,臨時擔任我的特別助理。徐工剛才說到電爐鋼車間,推薦了你。你愿不愿意擔任我的特別助理?當然,這個只是臨時的職務,也不會有什么額外的工資。”
胡志剛一時間不能理解“特別助理”是怎么一個職務,但想想也知道“廠長特別助理”,哪怕是臨時的,即使沒有額外的工資,也都不可能是什么壞差使。
全廠就三條主要生產線,共五百名一線工人,只有三到六個特別助理的名額,可以說是跟車間主任一樣稀缺。
胡志剛帶頭領著班組職工鬧事,是對鋼廠現狀的不滿跟憤怒,但不意味他不愿意參與進來一起去改變鋼廠的現狀。
昨天聽了沈淮鼓舞人心、直接點他將的話,胡志剛也是興奮了半宿沒睡踏實,沒想到今天起早趕到工廠,跟沈淮碰上,就當即獲得這么重要的機遇,真可謂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自然是忙不迭的點頭答應下來。
“行,那我們就直接去電爐鋼車間……”沈淮說道。
沈淮不能立即將管理層都踢走,在摸透鋼廠的底細之前,也不能倉促的召開職工大會,故而現有管理層還要暫時使用。
不過,為了保證現有的管理層不暗中使絆子或給他故意的消極怠工,沈淮打算從基層及各科室,挑選一批在職工干部里有威信、有能力又有闖勁的優秀職工,形成一個由“廠長特別助理”構成的臨時的準管理層,以確保鋼廠在過渡期能平穩的運營下去,也為新的管理層成型,做好準備。
在去生產區的路上,沈淮將他的想法,跟徐溪亭以及趙東溝通了一下:
“這個臨時的特別助理團隊,我會直接領導,不過要徐工你替我把關,趙東你要在里面發揮核心作用——我會讓人在宿舍樓給你們二人準備宿舍,這段時間,就要你們二個人,像釘子一樣,釘在廠里。嫂夫人跟明霞對此要有什么意見,你們替我打聲招呼……”
徐溪亭跟趙東都是笑了笑。
胡志剛跟著后面,聽了心里也熱血沸騰。
要說拖到職工大會上通過打擂臺的方式再對管理層進行換血,顯然有些不現實。即將成立的臨時特別助理團隊,將發揮什么作用,以及對于能進入這個團隊的人,意義是何等的重要,胡志剛到這時已經能是完全能理解……
沈淮又跟趙東說道:“市鋼廠,你推薦那兩名工程師,如果他們沒有改變主意,你請他們過來給徐工面試一下。要沒有問題,也直接先從特別助理做起,先摸鋼廠的底子。其他市鋼廠愿意到梅溪來工作的人員,確實有能力,又有水平的,可以沒有辦法一下子放到重要崗位上去,但過來的工資,我可以承諾在市鋼廠的基礎上加一倍……”
趙東笑道:“之前徐聞刀跟潘成,是有些猶豫,不過知道昨天發生的事情后,就連夜摸上我家的門,也跟徐工見過面了……”
“徐工都跟他們見過了啊,”沈淮對趙東推薦的徐聞刀跟潘成都很熟悉,但又不能表現得跟他們很熟悉,還是裝作尊重徐溪亭的樣子,問道,“徐工認為他們能否勝利特別助理的角色……”
“他們都是熊文斌當廠長時,帶出來的大學生,有能力,有水平,在市鋼廠也是基層骨干。”徐溪亭雖說不清楚沈淮為什么對趙東這么信任,倒也不得不承認,沈淮挑人非常精準,包括趙東在內,徐聞刀、潘成都是市鋼廠基層最有潛力的人才,只可惜他們在市鋼廠得不到重用。
“徐工認可,那就行,”沈淮轉頭就吩咐趙東,“你等會兒就通知他們兩人直接到廠辦來見我……”
趙東、徐聞刀、潘成等人,作為國內八十年的大學生,有技術、懂管理,又有豐富的基層經驗,但在市鋼廠得不到重用,可以說跟他們性格耿直、講原則、不妥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