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斌上來,主要也是想跟他來確認后續道地藥材的供應。
葉玉斌心中有隱憂:長期這么多的道地藥材,可持續嗎?
哪里的山經得住這樣無休止地挖?
他身為全國道地藥材的主要供應商,對于采購端的情況自然關注。
后續供應充足和供應緊張完全是兩個概念。
肖迎春聽懂了:“葉叔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先去了解一下,回頭再跟您確認?”
葉玉斌離開后,肖迎春看向傅辰安:可持續嗎?
傅辰安:“問問蒙大夫他們。”
這方面他們才是專家。
兩個人回了天武,正好蒙大夫和牛大夫都在傅慶年的太極殿,索性大家一起討論。
肖迎春說出了葉玉斌的疑惑:朝廷收購的道地藥材每天數量這么大,還能持續幾年?
蒙大夫和牛大夫對視一眼,神色都嚴肅起來。
最終還是走南闖北的蒙大夫開口了:“其實道地藥材在山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有原因的。”
“有些藥材不好采摘,有些藥材則是藥性不夠,沒必要采摘,大夫和采藥人通常會留小苗。”
“從目前的收購數量看,再供應幾年一點問題沒有。”
“但時間一長,好挖的、年份夠的道地藥材越來越少,采藥人需要走的更遠、更危險,采藥難度就大……”
換之,采藥人也會評估:等挖藥不夠養活一家人時,他就可能會轉行。
肖迎春說出了心中的計劃:“能不能在天武朝種植藥材?”
“種植藥材?”蒙大夫一愣。
事實上許多大夫都會種一些藥材,防止要用的時候來不及去山里采摘,或者藥材珍貴但年份不夠,又怕別人挖走,索性自己挖回家種上……
肖迎春解釋起來。
東北的人參種植,就是模擬人參本來就喜歡的生長環境,選擇最適宜的氣候和地方,再由人精心管護。
人參長得也會比尋常的純野生更快更壯實。
比如林下參。
蒙大夫從來沒想過還能這樣,一聽都呆住了。
他看向牛大夫:“這樣長大的草藥,算是野生還是種植?”
牛大夫的cpu也有些忙不過來:“半野生?”
肖迎春又看向傅慶年:“爺爺,如果是這種情況下生長起來的藥材,藥性如何?會有影響嗎?”
傅慶年一笑:“你不用化肥,只讓它得到更適宜的生長環境,影響不大。”
當然,年份也要足。
這一點肖迎春不擔心:這個世界沒有化肥。
肖迎春看向三位天武的中醫大家,眼里也亮起了光。
“你們說,如果我們讓一部分采藥人去種植中草藥,一個人種幾畝地的那種,能行嗎?”
身為采藥人,最熟悉的莫過于藥材的生長特性。
什么樣的藥材生長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最茁壯,他們都門清。
換之,他們才是最知道應該怎么種植藥材的。
傅慶年眼睛亮了:“這個好啊!”
跟現代許多人急功近利、欲望無邊不同,天武百姓大多沒過過好日子,他們覺得吃飽穿暖都是極大的幸福了。
人工費用比現代低太多了。
再加上對皇權的敬畏,只要朝廷給他們下了任務和指標,再承諾他們達到任務和指標,就能全家吃飽穿暖,他們怎么會不樂意?
哭著喊著也要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