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聞,眼中閃過一抹失望之色。
“罷了,既然你心意已決,我也不強求。但你要記住,修行之路漫長而艱辛,需時刻保持警醒與堅定。”
“若有朝一日你改變主意,我儒家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罷,曾子身形一閃,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文廟之內。
朱由檢心中漸漸明了。
儒家圣人之所以愿意收自己為徒,除了看重他那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志向與抱負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自己身負的人皇之體。
這種體質在修行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儒家而,無疑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潛力股。
而另一方面,儒家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導,讓朱由檢更加堅定地信奉儒家思想,從而成為儒家在世俗世界中的代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沒有利,誰會做呢?
朱由檢望著曾子離去的方向,不由地吐了口濁氣。
今天自己拒絕圣人收徒的決定,可能會讓自己在未來的修行之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難。
但是,他更清楚,自己身為圣明帝王,肩負著整個國家的命運與未來,不能輕易地將自己的命運交托給他人。
即使對方是儒家圣人,也不行。
最起碼,他不后悔。
正當朱由檢沉思之際,任不齊忽然出現在他身后,微微一笑道:“崇禎帝,你竟然拒絕了圣人收徒,可真是天下頭一遭啊。”
朱由檢轉過身來,望著眼前的任不齊,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任不齊聞,點了點頭,道:“你說得沒錯。不過,你可知道,這道玉符是次圣賜予的,你捏碎此符便可以直接回到圣明。”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道玉符,遞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玉符,向對方道謝行禮后,毫不猶豫地捏碎了玉符。
只見一道光芒閃過,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原地,只留下任不齊一人站在文廟之中,望著他離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
白玉京內。
三圣——荀子、曾子、顏子,已經踏入了王陽明的小院。
他們望著院內與朱由檢來時截然不同的景象,不由得皺了皺眉。只見四周全是儒家的封印,王陽明的四肢被法則凝聚的鎖鏈束縛,整個人顯得異常憔悴與虛弱。
他的眼神中雖然依舊閃爍著光芒........
但那份力量卻已經大不如前。
見到三圣到來,王陽明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訝。
他淡淡地笑了笑,道:“你們來了。看來,是沒有勸好崇禎帝吧。”
宗圣曾子聞,微微嘆了口氣,道:“王陽明,讓你勸說朱由檢,你勸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