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兵部名義,已下令召集盧象升、史可法、孫傳庭、曹文詔、曹變蛟等將領入京。”
“如今眾人皆已至兵部大堂等候,正等待陛下召見。”
孫承宗適時開口稟報。
朱由檢聞,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這些人在未來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對于圣明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
“讓他們即刻入宮覲見,朕要親自接見他們。”
“另外,傳旨,文武大臣入宮。”
兵部大堂。
盧象升、史可法、孫傳庭、曹文詔、曹變蛟以及隨后趕到的黃得功、何騰蛟、閻應元、洪承疇等九人分坐兩旁。
氣氛凝重。
盧象升說道:“當前圣明前線局勢危急,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天災人禍。我以為,應固守防線,以待時機。同時,加強內政,確保糧草充足,方能持久作戰。”
史可法則持不同意見,他年輕氣盛,辭犀利:“固守非長久之計。我認為,應主動出擊,以戰養戰,方能彰顯我圣明軍威。同時,加強情報收集,對敵人了如指掌,方能百戰不殆。”
孫傳庭則顯得更為冷靜,他分析道:“戰爭勝負,不僅取決于軍事力量,更在于民心向背。我以為,應首先穩定民心,確保百姓安居樂業,方能匯聚民心,形成強大戰斗力。同時,加強軍隊訓練,提高士兵素質,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眾人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曹文詔、吳三桂、曹變蛟等人也紛紛發表看法。
他們或主張穩守。
或主張進攻。
或強調內政。
或注重軍事。
各有千秋。
然而,在一旁的洪承疇卻保持著冷靜的觀察,表面波瀾不驚,內心卻暗自竊喜。
洪承疇心中暗自思量著。
崇禎帝此次召集他們十人,顯然不是為了討論貪腐問題。
畢竟,他們之中職位最高的便是洪承疇這個陜州督糧參政,其次是知府盧象升。
至于其他人,在他眼中都是些臭魚爛蝦,官位太低了。
像史可法、孫傳庭等更是初入官場,資歷淺的不行,與貪腐之事相去甚遠。
朝堂抓貪腐,別說打老虎,就是打蒼蠅都打不到他們身上!
因此洪承疇推測,崇禎帝此次召見,很可能是吏部精心挑選了他們,準備向新帝推薦重用。
畢竟新帝初登大寶,急需培養自己的親信力量。
而他洪承疇,作為在場職位最高之人,自然應當成為這群人的領袖!
未來新帝的臂膀!
于是,洪承疇便擺出一副老練沉穩的姿態,開始發號施令。
“你們幾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有的甚至還未完全適應官場,能懂多少軍國大事?”
“與其在這里嘰嘰喳喳,不如多喝幾口茶水,待會兒面見陛下時,可別失了分寸。”
聞,眾人紛紛看向洪承疇,卻都未出聲反駁。
畢竟,前些日子陜州爆發的起義中,洪承疇以一己之力,斬殺了一名破虛凝元境的敵將及三百余名敵軍,威名遠揚,名聲大噪。
就在這時,一位身著銀袍的年輕將領走了進來。
他面容剛毅,但眉宇間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煞氣。
步伐堅定,沉穩冷靜,與年齡極不相符。
他的到來,如同清風拂過兵部大堂。
瞬間讓原本熱烈討論的氛圍歸于平靜。
眾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這位銀袍小將身上。
就連兵部的官員也連忙起身,主動上前迎接。
這一幕讓洪承疇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
畢竟,他身為陜州督糧參政,又是破虛凝元境的儒家強者,平日里走到哪里都是備受尊敬。
可即便是他到來,兵部大堂也未曾有過主動的迎接。
連杯熱茶都得自己倒!
而對方,一個看似不過十幾歲的年輕將領,卻享受著如此待遇。
這讓洪承疇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不滿。
憑啥啊!
洪承疇冷哼一聲,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與嫉妒,隨即冷聲問道:
“你這小輩,架子倒是不小,陛下召見,竟敢姍姍來遲,難道連君臣之禮都不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