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圣人弟子和強大修為而自傲或炫耀,反而更加謙遜有禮地回應道:“崇禎帝客氣了,我儒家雖有些底蘊與實力,但比起天下蒼生的福祉來,還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儒家所追求的,乃是天下大同、萬民安康的理想世界。”
朱由檢緊隨任不齊的步伐,穿行于文廟錯落有致的長廊間,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痕跡上,心中涌動著對儒家無盡的好奇與敬畏。
他試圖從任不齊口中套出更多關于儒家的秘密。
但任不齊仿佛一位老練的漁夫,對于朱由檢拋出的每一個誘餌都只是笑而不語,轉而引領他深入儒家智慧的海洋,講述起孔圣人那些流傳千古的教誨。
“孔夫子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為人處世之根本。”
任不齊的話語溫和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千年沉淀的智慧結晶,敲擊在朱由檢的心田。
“又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問之道,在于勤勉與實踐。”
朱由檢雖心急如焚,想要探知更多,卻也明白,眼前這位儒者......
是個笑嘻嘻的老油條!
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朱由檢也無奈放棄了探聽。
終于,他們來到了文廟內部一個宏偉的殿堂前。
殿堂之門緩緩開啟,透出一股莊重而神圣的氣息。
朱由檢抬頭望去。
只見殿堂之內,上百個位置錯落排列,每一個座位都仿佛是用天地靈氣雕琢而成,散發著淡淡的光芒,映照出座位上人物的超凡脫俗。
朱由檢心中一驚,這文廟內部竟有如此多的席位。
他不禁猜測,這些是否都是儒家強者的專屬位置?
若真如此,那儒家的底蘊之深厚,實在超乎想象。
然而,當他仔細打量這些席位時,卻發現并非所有位置都坐著人。
“這些人……”
朱由檢低聲詢問。
任不齊微微欠身,對朱由檢說道:“崇禎帝見諒,我儒家文廟本就罕有人能踏足,而在座的席位,并非簡單的座椅。”
“每一座席位背后,都隱藏著一位儒家先賢或當代大儒的故事,他們或著書立說,或傳道授業,或以一己之力影響天下格局。”
“這些席位,見證了儒家的輝煌與傳承,也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期許。只有孔夫子出關講道之時,這些席位才會全部到齊,今日能聚集如此多的儒家強者,實屬難得。”
朱由檢聞,目光在這些席位間流轉,仿佛能感受到每一座席位背后那沉甸甸的歷史與智慧。
正當他欲開口詢問,任不齊已先一步笑道:“崇禎帝,請看。”
隨著他的指引,朱由檢的目光落在了正從殿堂深處緩緩而出的兩道身影上。
其中一人,他自是認得,正是之前見過的荀子。
而另一人,則是一道白袍身影,看不清模樣,但那股超凡脫俗、仿佛與天地同呼吸的氣息,卻讓朱由檢心中一震。
緊隨荀子與那白袍身影之后,又有一道身影緩緩步入殿堂。
這道身影同樣看不清模樣。
但那股隱而不發的強大氣息,卻讓朱由檢明白,他們同樣是不容小覷的儒家強者。
眼見圣人到場,任不齊對著朱由檢行了一禮,隨即也落座于其中一座席位之上。
如此一來,上百個坐席間,一共坐了二十八道身影。
每一道都散發著強大的氣息,仿佛能鎮壓一方天地。
但是朱由檢作為圣明的帝王,自然是不會怯場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