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的百濟正使金文忠沉思良久后緩緩開口:“此事乃大唐國本之爭,水深難測!五姓七望盤踞數百年,根深蒂固,此番聯手發難,聲勢浩大。
大唐太子雖為儲君,然根基未穩,如今深陷泥潭,勝負難料!
我等小邦使臣,貿然上書為其辯解,豈非引火燒身?
萬一大唐太子不測,或是因此失勢,我等豈不成了那些世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屆時,我百濟如何自處?”
其他幾位使臣紛紛點頭附和:
“正使所極是!殿下,此事萬萬不可!”
“我等此行,未能完成王命,已是失職。若再卷入大唐儲位之爭,惹惱了哪一方,恐有傾國之禍啊!”
“置身事外,方為上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扶余慈坐在主位下首,身姿挺拔。
他不再是初入長安時那個略帶拘謹的藩國王子,一身合體的大唐常服襯得他氣度沉穩。
自從被封爵位后,他眉宇間已隱隱有了幾分屬于長安勛貴的自信與銳利。
面對眾使臣的質疑和勸阻,扶余慈并未急躁,只是眼神異常堅定,閃爍著一種近乎賭徒的狂熱光芒。
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諸位,你們只看到了表面的驚濤駭浪,卻未曾看到海底的礁石究竟有多堅固!”
他踱步到窗前,指向宮城的方向,“你們認為太子根基不穩?錯!大錯特錯!”
他猛地轉過身,眼中精光四射:“你們可曾見過,有哪位儲君,能在短短數日之內,讓長安的鹽價降下一半,讓千萬百姓吃上雪白精細的雪花鹽?
你們可曾見過,有哪位儲君,能讓東宮開設的工坊,成為無數百姓養家糊口的希望?
你們又可曾見過,有哪位儲君,敢在宮門被數百士子聲討之時,依舊穩坐東宮?”
扶余慈的聲音漸漸拔高,帶著一種親身見證者的篤定:“太子行事,看似狂放不羈,實則步步為營,深謀遠慮!
他打崔斂,絕非一時意氣,必有雷霆后手!
那些世家以為煽動士子就能動搖國本?笑話!
他們根本不懂,太子殿下真正的根基,不在那些清談的士林,而在長安城千千萬萬因他而受益的百姓!民心所向,便是根基!”
他停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拋出了他真正的意圖:“此刻,太子看似被圍攻,實則正是用人之際!
我們百濟,若能在此刻上書,哪怕只是簡簡單單表明一個態度!
相信太子殿下德行無虧,相信大唐朝廷自有公斷!
這便是在太子殿下孤立之時,遞上的一根稻草!
一根微不足道,卻能在關鍵時刻表明立場的稻草!”
“這…這太冒險了!”金文忠依舊憂心忡忡,“萬一…”
“沒有萬一!”扶余慈斬釘截鐵地打斷他,臉上帶著一種豁出去的決絕,“我扶余慈,如今是大唐皇帝親封的侯爵,我的爵位,是皇帝親手所賜!
這份榮耀,這份與大唐朝堂的聯系,便是我百濟未來最大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