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的成功讓整個紡織廠重新煥發了活力。李明趁熱打鐵,開始推進他的全面改革計劃。
“咱們不能只做牛仔褲。”李明在臨時召開的廠務會議上說道,“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我們要做老板褲、格子夾克,還有各種款式的連衣裙。”
張建國點頭:“你說的對,不過這些新款式,咱們的工人能做出來嗎?”
“技術不是問題,關鍵是設計。”李明拿出幾張從雜志上剪下來的圖片,“您看,這些都是現在最流行的款式。”
坐在會議桌另一端的設計室主任搖頭:“小李,做衣服不是那么簡單的。這些款式看起來新穎,但工藝復雜,成本高,而且不一定適合我們這里的消費水平。”
“成本可以控制,關鍵是要有創新精神。”李明不甘示弱,“咱們做的牛仔褲不也成功了嗎?”
就在兩人爭論的時候,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走進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穿著簡潔的白襯衫和黑色半身裙,手里拿著一個文件夾。
“爸爸,您要的資料我整理好了。”女孩把文件夾放在張建國面前。
張建國笑著介紹:“這是我女兒張雯,剛從服裝設計學院畢業,這幾天在幫我整理廠里的資料。”
李明打量著這個女孩。她長得清秀,氣質優雅,但眼神中帶著一絲倔強。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出身,應該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張小姐學的是服裝設計?”李明主動搭話。
“是的。”張雯點點頭,目光掃過桌上的雜志圖片,皺了皺眉,“這些款式…有些過于追求時尚效果,忽略了實用性。”
李明一愣:“實用性?”
“服裝設計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不只是好看就行。”張雯拿起一張圖片,“比如這條老板褲,褲腿過寬,行動不便,而且廢料多,成本高。”
“但是年輕人喜歡啊。”李明反駁,“市場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盲目迎合市場,缺乏設計內涵,這樣的產品注定不會長久。”張雯的語氣有些冷淡。
會議室里的氣氛變得有些尷尬。張建國咳嗽一聲:“好了,大家都是為了廠子好。這樣吧,小雯,你也參與進來,和小李一起負責新產品的設計工作。”
“我?”張雯有些意外。
“你們年輕人有共同語,應該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張建國笑著說,“小李有市場敏感度,小雯有專業基礎,正好互補。”
李明看了看張雯,點頭同意:“可以試試。”
接下來的幾天,李明和張雯開始了磨合期。兩人的理念差異很大,經常發生爭執。
“這個領口設計太保守了。”李明指著張雯畫的連衣裙設計圖,“現在流行低胸設計,要顯示女性的魅力。”
張雯臉一紅:“這種設計太暴露了,不符合我們這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李明攤手,“時尚就是要打破傳統束縛。你看看那些港臺影視劇,哪個不是這樣穿的?”
“影視劇是影視劇,現實是現實。”張雯堅持己見,“我們要做的是讓普通女性穿得既美麗又得體。”
兩人爭得面紅耳赤,最后還是張建國出面調解:“你們別吵了,先做幾個樣品試試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