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硯洲辦起事情來效率奇高,沒幾天,院子的整改就已經全部完成。
葉西西看著短短幾天內已經煥然一新的小院,滿意地不斷點頭,不錯,不愧是偉大的軍人同志,這行動力,杠杠的。
看在夫妻倆一手一腳親自改造的房子,葉西西實在太有成就感了。
以前她就喜歡刷那種舊屋改造視頻,看著一手一腳,一柴一木,將破舊的房子改得煥然新生,實在是解壓又向往。
如今輪到她改造舊屋了,看著院子里每一天都不一樣,一點點的改變,再到最后現在的場景:
推開院門,最先撞進眼里的是一條從門口鋪到正屋臺階的鵝卵石路,青灰、米白和淺黃色的鵝卵石被嵌在地上,按照不同顏色,拼接成好看的弧線紋路,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是葉西西的精心排放。
光腳踩上去,圓潤的石子剛好硌在腳底,不疼卻夠勁兒,順著腳心麻到小腿。
院子東面搭了座木涼亭,是用軍區廢棄的枕木改的,四根粗木柱埋得緊實,頂上鋪著削得平整的杉木板,邊緣用細鐵絲捆了防滑的麻繩。
天氣冷,葉西西沒有掛上紗帳,只是在亭柱上掛著幾個在廢品站淘到的陶罐,里頭灌了水,插上幾枝從后山上折來的野酸棗枝,紅果果綴在細枝上,給灰撲撲的木色添了點活氣。
和亭子旁邊種的一棵野酸棗樹遙相呼應,野酸棗樹,細枝上還帶著未掉的紅棕色小酸棗,像撒了把碎瑪瑙,枝條間的尖刺透著野趣
在涼亭的另一邊,是一棵山杏樹,山杏樹比野酸棗樹高一些,這兩棵野果樹都是宋硯洲從后山上移植過來的。
院子東南角就是葉西西心心念念的面包窯,窯前堆著一小垛劈好的松木柴,碼得跟部隊的彈藥箱似的整齊,旁邊放著塊粗石板,是葉西西特意讓留的,就當是個簡陋的操作臺,往后揉面、臨時放一些食物都合適。
風從院外吹進來,帶著冬天凜冽的冷,但葉西西心里卻暖乎乎的。
這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
面包窯剛做好,葉西西就迫不及待用它烤了一爐蛋黃酥。
安安和寧寧已經走得很穩,等待蛋黃酥烤好的時間里,葉西西就讓他們自己在院子里的涼亭旁邊的小沙池里玩。
身上裹得嚴嚴實實的兩個小粉團子蹲在一米見方的沙池邊,拿著小鏟子和小塑料桶玩得嘎嘎笑,像是趕著兩只小鴨子。
大中午的太陽很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葉西西愜意地瞇起雙眸,感受著身上的溫度。
耳邊是安安和寧寧稚嫩可愛的笑聲。
真好啊,葉西西忽然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一屋四人三餐四季,是人間煙火氣最美好的樣子。
等蛋黃酥出爐,葉西西趕緊用飯盒裝了兩盒,又把早上提前燜好的紅燒肉、炒青菜裝進另一個搪瓷缸,拿了個網兜裝進去。
回屋里換了身衣服,牽著安安和寧寧便往軍區去。
宋硯洲昨天晚上說了今天中午有個會要開,就不趕回來了,家里整改的事情終于忙完了,她這兩天閑下來便開始自己在家里做飯。
十一月的寒風刮在臉上冷颼颼的,葉西西把自己和兩個孩子裹得嚴嚴實實,路過家屬院門口時,幾個曬太陽的嫂子都笑著和她打招呼。
“喲,小葉這是給宋團長送好吃的呀?”
“倆娃長得真俊,跟宋團長一個模子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