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外山見到李子冀到如今,每一次碰面,這位圣朝縣侯都能夠展現出令他心悅誠服的品行和觀點。
他此刻驚嘆欽佩的不僅僅是李子冀開導他的理論,而是蘊藏在這理論背后,李子冀對于佛主所求之事的推測和了解。
李子冀已經知道發生了什么。
正因如此才了不起,世上能有幾個如李子冀這般洞若觀火,細致入微的?
沈自在也不再詢問,這件事本就與他沒什么關系,既然李子冀心里已經有了決定,他也不會去指手畫腳什么。
他不是一個多管閑事的人,他和李子冀之間也還沒有熟絡到那種程度。
這一夜自然還是沒有釣到魚的,等到天色明亮,李子冀便將魚竿遞給了坐在一旁的王小樹,然后站起身子望著那從枝繁葉茂中隱隱透出來的日光。
朝陽帶著獨特的味道,漸漸升空。
“看來今天早上來不及吃齋飯了。”
李子冀開口說道。
話落,普陀山上的鐘鼓之聲再度響起,在持續了片刻后方才停下,不怒和尚也已經站起了身,他們都知道,佛主回來了。
......
......
佛主并沒有民間所想象的那般神秘高不可攀,覺得佛門僧人幾十年也未必能夠見到一次,事實上佛主每三月都會在大雄寶殿外講經,每次講經三日,這位和藹的老僧人在山腳下耕地的時候時常還會和過路的百姓閑談幾句,雖然在山下信徒眼中看來,與他們閑談的老頭子只是個尋常的僧人。
變化容貌這種事情,對于六境存在來說,是最不起眼的小把戲。
鐘鼓之聲再度響徹普陀山,引得那些山腳下的佛國驚動一片,半月前齊鳴意味著什么沒人清楚,但這次的齊鳴從時間和次數上去判斷應是佛主出面。
這是否和半月之前的那件事有關?
普陀山上,十六峰數千座廟宇,數不清的僧人紛紛想要前往主峰一觀,卻被十八羅漢開口阻攔,所有人只能停留在各自峰頂,目光帶著憂慮和疑惑凝望著主峰方向。
到底發生了什么?
佛門長老與佛主應是一同在隱瞞著什么事情,只是不知,是福是禍。
今天的主峰特別安靜,大雄寶殿外就只站著寥寥數人,當李子冀幾人聯袂而來后,不怒與王小樹便被罰惡菩薩攔在了外面。
只允許李子冀一個人走進去。
佛主就站在那尊巨鼎旁,依然還是上次與李子冀見面時候的打扮,唯一不同的是,看上去好似更加的慈悲祥和,甚至多了幾分神圣之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