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圣旨最終化為灰燼,隨風飄散。
謝云景持劍而立,如同永不倒塌的豐碑。
無需動員,無需命令。
他們深知,此刻再無退路,唯有同心戮力,方能于死境中搏出一線生機。
狄戎大軍已經沖殺過來,黑壓壓的人頭密密麻麻,帶著嗜血的殺氣。
宋清遠馬上制定了一套簡單有效的戰時體制,沒有繁文縟節,只有最直接的行動準則:“工匠晝夜輪班,械不成不休,婦人籌糧送飯,糧不斷炊,孩童拾柴運煤,火不熄爐!”
軍工廠的火光徹夜不息,映紅了半邊天。
周瑩嘶啞著嗓子指揮若定,工匠們分成數班,人歇爐不歇。
沉重的錘擊聲和淬火的嘶嘶聲交織成一片永不停歇的轟鳴。
有人累極了,就靠著滾燙的墻根瞇一炷香,被同伴推醒后灌下一碗濃茶,又撲向鍛爐。
地上散落著啃了一半的干糧,無人計較吃喝,眼中只有即將成型的刀槍,亟待打磨的銃管,和一筐筐澆鑄好的箭頭。
另一邊通往城外防線的土路上,一支奇特的運輸隊絡繹不絕。
以何氏、王玉蘭為首的健壯的婦人們,推著獨輪車,挑著擔子,甚至直接用背簍,將熱氣騰騰的餅子,熬的濃稠的肉粥,成筐的腌菜和裝滿清水的皮囊,源源不斷地送往前方陣地。
她們不顧流矢危險,穿梭在硝煙初散的戰場上,只為讓廝殺的將士能吃上一口熱食。
“兄弟們!吃飽了才有力氣殺狄戎狗!”何氏的大嗓門甚至壓過了遠處的號角聲。
她們的臉上沾著煙灰,汗水浸濕了鬢角,腳步卻異常堅定。
城外的山林邊,一群半大的孩子,在幾個老人的帶領下,如同忙碌的蟻群,瘋狂地撿拾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枯枝,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