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掉了意外車禍的可能性,我們發現貨車的剎車線被剪斷了,車內有酒瓶子,司機體內酒精含量近乎二百。”
“但是沒有找到肇事司機的手機和其他通訊設備,也沒有身份證明和其他證件,連駕駛證行駛證都沒有,車牌也是假的。”
“小東,按照你的分析,你覺得這是為什么?”
姜卓民開口朝著楊東問道。
他想聽一聽楊東的思路,畢竟楊東的思路一直都是清晰的,這一點上面他也是很佩服。
楊東的辦案思路從紀委開始,就已經成熟了。
而且楊東的辦案思路不會局限在公安思維,政法思維,還有人心人性。
他擅長從人心和人性上面尋找細節上的最新證據。
楊東緊皺眉頭,并沒有立即開口,而是仔細的思考了很久。
“二叔,您說公安廳的同志確定是人為制造車禍?”
楊東想了很久之后,這才開口問道。
姜卓民點了點頭:“是的,這是我們省廳的判斷。”
楊東也點了點頭:“我同意,肯定是人為制造的車禍。”
“那你們省公安廳怎么判定肇事司機是知情的?”
楊東繼續問道。
姜卓民沉聲說道:“我們省廳之所以判斷肇事司機知情,是出于各種證據,以及心理分析,我們覺得他或許是為了金錢,或許是被逼無奈?”
“但總之,他是知情人。”
這一點,他們省公安廳的同志自然是很明確和堅定的。
然而楊東卻皺起眉頭,朝著姜卓民提出異議。
“二叔,我首先聲明,我不是懷疑你們省廳的前輩們,也不是覺得你們省廳搜證有問題。”
“我只是有另外一個猜測。”
“我個人覺得這個肇事司機很有可能不知道。”
“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自已會出車禍,也不知道自已會撞向市紀委轉移雙規干部的車輛,更不知道他會惹出這么大的事。”
“我的猜測更傾向于這個肇事司機的貨車被人動了手腳,甚至在此之前有人故意灌醉這個肇事司機,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楊東并非是為了找茬而找茬,為了頂撞而頂撞。
完全是根據姜卓民所告訴自已的一些細節線索,來分析出來的。
“你怎么確定肇事司機不知道?證據是什么?”
姜卓民笑了笑問著楊東。
事實上這個猜測和懷疑,省公安廳也早就做過推測了,但是最終結果是證據合乎不上,現場的車禍一切的一切都傾向于司機知情。
“車禍現場附近有沒有監控?”
楊東開口問姜卓民。
“沒有,因為是老城區,沒有安裝監控。”
姜卓民搖頭,提起這個也是無奈。
省里面或者市里面要是有錢的話早就安裝監控了,但是沒錢啊。
若是有監控的話,也不至于破案難度這么大。
“那…有沒有周圍路過親眼所見的人證?是否有拍車禍視頻?”
楊東繼續問道。
姜卓民還是干脆的回答道:“有人證,事故現場位于一個商場附近,周圍客流量還可以,我們的同志去調查之后,至少有二十個人在現場目睹了車禍。”
“車禍視頻也有,但并不全,基本上都是撞車之后拍的,畢竟事發突然,大家不可能提前錄像。”
“我們也讓他們描述了現場車禍的情況,得到的口供是很一致的。”
楊東聞立即反問:“可是,二叔,如果他們是被安排的人證呢?”
“你這是什么意思?”
姜卓民不解的看向楊東,蹙眉問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