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光,轉瞬即逝。
御花園內的清心亭,早已被宮人們布置得煥然一新。
亭子四周掛上了輕薄的紗幔,隨風微動,池中的荷花開得正好,風過處,送來陣陣清香。
亭內設了主案,專供林風。
其下,則是幾張稍小的案幾,為徐首輔等幾位白發蒼蒼的內閣重臣所設。再外圍,才是各宮妃嬪的位置。
今日的林風,換下龍袍,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常服,少了幾分帝王的威嚴,多了幾分文人的雅致。
他安然坐于主位,目光掃過已經各就各位的女人們,嘴角噙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趙姝穎作為皇后,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持者。
她今日穿了一身端莊的寶藍色宮裝,案上擺著一套官窯燒制的青瓷茶具,一舉一動都合乎法度,雍容大氣,盡顯中宮風范。
她要詮釋的“和”,是“中和”,是儒家所推崇的天下秩序與禮法之和。
阿月與阿朵姐妹也各有準備。阿月一身淡紫,準備的是花茶,取“花好月圓”之意,追求的是意境之和。
阿朵則是一身勁裝,她大大咧咧地在案上擺了一套粗陶大碗,茶葉是炒得焦香的粗茶,旁邊還放了一小罐鹽,顯然是要復刻軍中解渴的喝法,她的“和”,是“將士同心”的和,簡單粗暴。
所有人的焦點,都若有若無地飄向兩個人。
島津篤子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她身后立著兩扇繪著枯山水的屏風,將她與周圍的宮廷奢華隔開了一小片獨立的靜謐空間。
她穿了一身純白的和服,未施粉黛,神情專注而肅穆。
她的案上,陳設著一套從東瀛帶來的古樸茶器,一只黑色的樂燒茶碗,一把竹制的茶筅,每一個物件都透著一股禪意。
她閉著眼,仿佛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整個人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卻又自成一派氣場。她要展示的,是東瀛茶道的核心——“和、敬、清、寂”。
而另一邊的拓跋格桑,則更是出人意料。
她沒有選擇任何一種名貴的茶葉,案上只有一個小巧的紅泥火爐,爐上溫著一壺水。
旁邊放著一個銀質的奶壺,一小塊磚茶,還有一個雕刻著雄鷹圖騰的木碗。
她依然穿著一身方便行動的騎射服,只是顏色換成了代表草原的草綠色。
面對眾人探究的目光,她神色自若,甚至還對好奇的阿朵眨了眨眼。
徐首輔捋著胡須,低聲對旁邊的同僚道:“看來今日有好戲看了。
一個是東瀛禪道,一個是草原風情,不知要如何詮釋我大夏的‘和’字。”
林風笑而不語,抬手示意:“開始吧。”
趙姝穎率先起身,行云流水般地展示了宮廷茶藝。
從溫杯、置茶、沖泡到分茶,每一個步驟都精準如尺量,典雅優美,無可挑剔。
她泡的是頂級的“雀舌”,茶湯清亮,蘭香四溢。
“臣妾以為,‘和’者,序也。”
她將茶奉給林風與諸位大臣。
“君臣有序,內外有別,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方有天下之和。
此茶,味正而香醇,一如我大夏之國風,中正平和,包容萬物。”
徐首輔等人點頭稱贊:“皇后娘娘所極是,此乃治國之正道。”
林風飲了一口,贊道:“茶好,意更好。姝穎辛苦了。”
接著是阿月,她的花茶清雅別致,重在觀賞與意趣,也博得了一番夸贊。
輪到阿朵時,她豪邁地將鹽撒入滾燙的茶水,攪和幾下。
“陛下,俺覺得‘和’就是不分你我!在邊關,將軍和士兵都喝這個,喝完了一起上陣殺敵,心里就和了!”
她這番粗豪的論引得眾人一陣失笑,連林風都忍俊不禁。
雖然茶味實在不敢恭維,但這份赤誠之心,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終于,輪到了島津篤子。
她緩緩睜開眼,整個人的氣質瞬間一變。
她沒有說話,只是用一套繁復而精準的動作,開始了自己的表演。點茶、擊拂、調膏……她的動作一絲不茍,神情莊重,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
空氣中彌漫開一股濃郁的茶香與一種莫名的肅穆感。
當她將那一碗泛著翠綠色泡沫的茶湯,用一種極其恭敬的姿態,雙手捧到林風面前時,所有人都被她那份專注和虔誠所感染。
“陛下,”
她終于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
“東瀛之‘和’,源自大夏,卻也走了自己的路。
我們相信,人與器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皆可‘一期一會’。
珍惜每一次相遇,將心神沉浸于當下,便是‘和’。
此茶味苦,而后回甘,一如人生。
篤子不敢妄天下,只愿以此心,求得與陛下的片刻心-->>神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