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等人接過先看,而后往后面傳遞。
里面寫明的各項支出,讓看了的人都有些不淡定了。
“陛下,這太多了吧?”
“大唐水師向來位于江南,為何要搬遷至沿海?”
“沿海地區落后貧窮,入目無人,極為貧瘠,為何要舍近求遠,跑到那無人問津的地方?”
“是啊。”
“大唐本就設有市舶使,用于管理海上貿易,再將水師調過去,有些多余了吧?”
“再者這無故增加了港口,勞工,船只等多種大量的支出,我大唐剛剛從戰火之中走出,正是休養生息之際,這不適合。”
“劉大人所極是。”顏真卿也走出。
“陛下,恕老臣直,您別忘了,太上皇,還有那隋朝的皇帝,都是因為大興土木才導致國庫空虛,內憂外患的。”
“咱們現在好了一點,您可千萬不能亂來啊!”
顏真卿的話說的最犀利,也最敢說。
李凡后宮里那點風流韻事,他睜一只眼閉只一眼,但國家大事他也不怕得罪誰。
李凡聞沒有生氣。
顯而易見,大部分朝臣是反對的,幾乎沒有贊成。
一是古人一直都有中央思想,認為中間農田最富饒的地區才是最好的,對于沿海地帶并無興趣。
二是真金白銀的支出,讓他們覺得不劃算。
“諸位。”
“朕要這么做,有兩個原因。”
“一個此次微服私訪朕曾處決了一幫倭寇,他們滲透江南,利用惡錢牟取暴利。”
“據查,這些人還時常在海上對我大唐漁民商人進行擄掠。”
“朕將水師調過去,可以進行保護。”
“另外,倭寇朕未來是一定要滅的,天王老子都救不了他們。”
聽到如此決絕的話,群臣面色古怪,就這點事陛下不至于這么發狠吧?
“其二。”
“發展水師乃是必然,渤海,倭寇皆參與了前太子造反一事,特別是渤海國,是直接參與,還索要好處。”
“茫茫大海,若無水師,如何橫渡?”
聽到這兩個理由,群臣還要反駁。
李凡又道:“如果,如果這兩個原因都不夠的話。”
“那朕要說的是沿海非常重要!”
“重要到事關咱們種族的興盛,也許現在看不出來,但以后遲早會顯現!”
“朕必須要做足準備,于沿海地區構建一定的交通,軍事,并且不斷朝外面開拓,對一些無主之地進行遷徙移民!”
聽到這里,顏真卿等人蹙眉。
鮮少見李凡如此嚴肅。
但真的有那么夸張么?事關種族?
沉默良久。
李凡也意識到這些觀念,對于7世紀的人來說實在太過超前。
即便是李泌這樣的人也很難理解,這是世界觀的問題,如果沒有上帝視角,誰站在這個時代都不會想到沿海會那么重要。
“好了!”
“此事,就這么決定了。”
“朕贏了這么多次,就麻煩諸位愛卿信朕這一回。”
“此次南詔滅國,所有繳獲,足以長時間支撐水師的支出,以及沿海的建設。”李凡堅定道。
聞,文武百官猶豫。
但李凡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們也不好繼續再反對。
最終,顏真卿三人率先同意,跟著文武百官也就沒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