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考生太多,來自大江南北,而且一考就是一整天。
所以長安的整個朱雀街以及許多官署都被臨時征用。
一眼望去,震撼到極致。
超十萬人集體會考,恐怖如斯,望不到頭,且因為保持肅靜,整個長安都安靜的如同一潭死水。
其實在唐朝之前的科舉中,能到長安考試的最多也就幾千人。
這幾千人會在地方上進行鄉試篩選,但李凡擔心地方上背著他搞小動作,于是只放權地方進行對考生是否識文斷字的初步檢測。
而后直接到長安考。
不得不說,這又把“有心渾水摸魚之人”搞了個封印。
這些事,不知道導致了多少名流權貴到皇宮聯名抗議,李凡允許諫,允許抗議,但就是不予采納。
還有人托關系托到了蕭麗質那里,蕭麗質一句本宮只是一介婦人,后宮不得參政為由,回絕了所有懇求。
齊心協力的朝廷,為這次科舉保駕護航,連續兩天,一試,二試皆平穩落地。
而朝廷也陷入了瘋狂的加班加點之中。
無數的試卷從玄武門一直鋪到御花園,密密麻麻,禮部,國子監,翰林院等部門大量人員盡出,進行審核。
這一忙,就足足忙了七天,靠上千人才交叉審核完畢。
三省六部進行監察登記,最后送到李凡的伏案上。
到了這一環節,十萬人就剩下了三千人。
入夜后。
御書房,燈火點燃。
李凡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妥。
“李泌,你明日記得交代下去,那些落榜的考生,每人發放一些口糧,別讓他們在回去的路上餓肚子。”
“另外,雖然他們落榜,無法入仕,但行行出狀元,不一定就要當官。”
“你讓軍器監,工部,各大馬場牧場,還有竇家商會等等的負責人,在長安進行一次集中招募,專門針對落榜考生,給他們再提供一次工作機會,養馬養的好,鐵打的好,也可以重用嘛。”
聞,李泌等人先是眼睛一亮,被李凡提出的這個聯合招募新穎的創意所驚艷。
而后又蹙眉。
“殿下,這人太多,若是如此補貼,會不會太多了。”
“歷朝歷代,還沒有這個先例。”
“多能多到那里去,也就是一點糧食而已,這次南詔國若是滅了,靠繳獲,大唐的財政支出是頂得住的。”
“就按朕說的辦!”李凡堅持。
他確實有點擔心,這幫考生落榜了回去不爽他,拉幫結派造反。
這事不僅后世有,唐朝也有,這些憤青一落榜,沒了生路就開始搞事,一個口號比一個口號嚇人。
搞不好十萬人里就出個最強落榜生,到時候還得平叛,這點支出和平叛所要承擔的代價,簡直不是一個級別。
其他皇帝不懂這個道理,他可太懂了。
“這,好吧!”
“陛下仁厚,我等替天下考生多謝陛下隆恩。”李泌等人由衷的敬佩。
李凡擺擺手,繼續翻閱試卷。
一試,二試的結束,最后就是三試了,三試將決定最終科舉結果,張貼皇榜。
這個流程也是李凡的新策,三試成為了“天子面試”。
忽然,李凡一滯。
“嗯?”
“這誰寫的?”
他雙眼一瞇,拿起一張密密麻麻的試卷。
和其他試卷的文韜武略不同,這一張完全是一張申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