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多日。
李凡除了清點國庫,祭奠戰死的英魂之外,再度下旨,征募五萬精兵進入長安城外進行軍事拉練。
而殘疾,重傷的士兵拿到了自己的撫恤和房子,田產,卸甲歸田。
這五萬人全部擴編入神武軍,不僅補充人員的空當,更是承擔起對吐火羅等勢力的戰略準備。
趕是趕走了,但多年來威脅要好處,不給就起兵圍攻的事可沒有過去。
而且自安史之亂以來,大唐失去了對周邊太多勢力和土地的控制,這是李凡無法接受的,也是他的新一個目標。
這一日,登基一事再度重提。
李隆基二次下達圣旨,要禪位于李凡。
一句大唐當復興,太子不偏安,引得神武府全員跪請李凡登基。
而且這一次是在玄武門,到場的人員遠超上一次的規模。
其動靜太大,李凡不僅要拒絕,還要拒絕的決絕。
“好你個高仙芝,封常清!”
“此話說的輕巧,孤一聽便知何意,想讓孤稱帝,無非是想你們各自得到分封,若是如此,孤更加的不能稱帝。”
高仙芝,封常清被罵的狗血淋頭,兩個人默默扛下了所有。
第二次禪讓,以再次拒絕收場。
史記“玄武門拒位”。
隨后,李凡正式昭告天下,全國范圍開啟科舉,時間定于九月九。
并且宣布給國子監等多個官辦學堂撥款三十萬貫錢。
消息一出,震動寰宇!
長安最先陷入了狂歡之中。
科舉乃國之重事,不僅僅代表了國家的未來和太平,更是無數懷著抱負的讀書人往上晉升的渠道。
安史之亂期間,大唐科舉有名無實。
因為戰亂,社會動蕩,流民四起,考生數量驟減。
同時國子監的經費大減,李隆基當時甚至直接給停了。
全國都在打仗,還科舉個雞毛。
而今總算恢復,民間怎能不喜?
短短數日,光是長安城就涌現了一大批的歷史名人,響應科舉號召,紛紛現身。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李太白”,直接把李凡都給驚動了。
要知道李白可不像之前遇到的杜甫,高適那般懷才不遇,這家伙實打實的出名,李隆基曾經見過他,盛贊其為“謫仙人”。
如果按照歷史走向,李白已經被李亨給流放去夜郎了。
但因為李凡的插足,一切走向似乎都變了。
出于對偶像的好奇,李凡即刻差鐵牛前往咸陽縣一帶接應。
晌午。
李凡結束了一整個早晨對于科舉的合議,忙時偷閑,將二姨子韓國夫人楊玉卿叫到書房,聊了一個時辰的天。
聊完之后,神清氣爽。
李凡打算去洗個澡,卻被告知鐵牛回來了。
他迅速趕赴前殿接見。
“人呢?”
“李太白,李先生呢?”李凡左顧右盼,沒找著人。
神武軍的人一臉尷尬。
鐵牛一臉漆黑,沒有說話。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