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咽喉和鼻息的顫鳴,出賣了她。
有那么好幾個瞬間,她還是本能的抱住了李凡。
“……”
七天后。
李凡下令,正式班師回朝。
西京建制全面被廢,神武府出來的文官暫領刺史一職,靈武全面回復平靜。
各州府算上鳳翔府的斬獲,隨著時間推進,再創新高!
一百多名刺史和長史等高管,就交出了幾十萬畝地,大量的房契,銅錢,絲綢,金玉,粟米等。
他們用實力證明了一句話,靈武窮,百姓窮,跟我一州父母官有什么關系!
另外李嗣業攜兩萬五千名精銳將繼續留守鳳翔府一帶,蕭關令馬碩被提拔為靈武留守,允許長期領五萬勞夫,閑時務農,戰時就相當于預備役。
但這五萬人不能披甲,只有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才能開庫取甲。
對于靈武三十多個州來說,這樣的布置顯然不夠看,不過這只是臨時計劃。
李凡對于大唐的調教和大刀闊斧,是要等科舉之后的。
科舉招攬人才,地方上的人才夠了,他才能統一全國,進行內治。
七月二十三。
三軍回到長安,普天同慶!
這座古老而榮耀的城池,陷入了歡聲笑語和振奮之中。
這一戰不僅平定了李亨之亂,還將各部游牧勢力打了出去,徹底保證了長安的安全,這對于每一個百姓來說無疑都是好消息。
大街小巷,奔走相告。
皇宮內,鐘聲長鳴,巍峨的神武府內,宣讀詔書的高力士聲音高亢。
“奉大唐皇帝詔,奉大唐太子詔!”
“靈武叛賊李亨覆滅,三軍功不可沒!”
“著令三省六部統籌速決,由太子帶領,褒獎有功之士,撫恤陣亡將士,以示我大唐之風。”
“為安西都護李嗣業再進一品,賜……”
“……”
漫長的封賞,是必須的步驟。
這一次的封賞比起上一次平定安史的封賞,相對來說要更輕許多,各指揮使的爵位,待遇提高。
而主要的晉升集中在了中層將領,以及拿下過四大軍功的普通士兵,光是縣男就封了幾十個。
這聽起來多,但實則不然,大唐之前的權貴功勛,基本都在這些年被廢了,從楊國忠死開始牽連造反的多如牛毛,基本被清算。
此刻大唐的功勛體系,乃有史最低,等于是重新洗牌了。
不過李凡為了避免日后功勛體系失控,壓迫國庫財政,所以他也明確限制了范疇,免徭役,賜住宅,不免賦稅。
賞良田,而有度。
賜絹銅,而控量。
提拔地位,但依舊在國法體系下。
誰貪污,作亂,欺男霸女,爵位也不會有任何特赦權。
這樣的規定其實并不好推行,古代任何一個時期有爵位的那都是人上人,甚至凌駕律法。
但李凡就是成功推行了,以極致的威望讓三軍信服。
軍隊的有功之士一推行,那么后面的行政體系,也就更容易推行了。
完成班師回朝的重要事務后,不重要的李凡就甩給三省六部了,他則快速和家人團聚。
當天夜里,家宴之上,人人到齊。
歡聲笑語,好不熱鬧,蕭麗質還特地請來了舞獅隊。
這里對于李凡來說不是后宮,而是內心深處的一片凈土。
坐在角落里格格不入的崔靈看著其樂融融的后宮,一度有些錯愕,這和她想象中的后宮完全不同。
總的來說是人情味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