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李世民來,他鐵定御駕親征,抓安祿山回長安跳舞。
而現在李隆基對于五姓七望的態度又再一次佐證了這件事,他就是級別不夠,沒那個膽魄。
“陛下,這件事不能只看眼前。”
“大唐的藩鎮問題,是導致這次叛亂的主要原因,但他們何嘗又不是推手呢?”
“大量的土地兼并,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您是知道的。”
“這事不解決,十年,百年,終有一日會爆發。”
“你知道在河北的時侯,那些叛軍都是怎么想的么,大唐不給他們活路,他們就不給大唐活路。”
此一出,李隆基沉默。
整個興慶殿一點聲音都沒有。
李隆基多少是有點不好意思了。
“那太子不妨,慢慢來?”
“逼的太急,只怕適得其反啊。”
李凡道:“陛下,這事其實急不急都是一樣的,早辦晚辦都是辦。”
“而且現在回紇,吐火羅這些勢力一直在幫靈武,逼我向他們低頭,割地賠款。”
“這事,我能干么?”
他沒有用兒臣兩個字,但也不能用孤,只好用我。
他從心里是討厭李隆基的,只不過這具身l確實有血脈關系,而且古代太講究這個,不得不讓點面子功夫。
否則神武府這些舊臣,比如顏真卿等等都會覺得不妥。
李隆基又沉默。
因為他解決不了問題。
“好吧。”
“那如果,朕是說如果,如果貴族世家不通意,且鬧到無法收場的局面,太子如何解局呢?”
李凡知道,李隆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就是勸自已去拿百姓的。
把戰爭所得資源收回來堵窟窿,從而避免和世家生出巨大矛盾。
這樣讓短暫避免問題,但典型死百姓不死朕。
他在乎顏面,不好直說,跟吃荔枝是一樣的。
沉默半晌。
李凡很堅定的道:“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就把他們全部殺光。”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是有殺氣滔天的狠勁。
在場所有人一凜。
李隆基都心驚,感覺到后脊背發寒。
他這輩子什么人沒見過,敢把世家殺空的還是頭一次見。
李凡平靜道:“雖然這會引來罵名,但從長遠來看是值得的。”
“大唐需要重新立規矩,以保證國祚和百姓的福祉,也保證漢人祖宗土地不失。”
“就請陛下放心吧。”
“這件事我有分寸。”
“如果說漢朝完成了漢人對自我的認知,那我大唐,將完成世界對漢人的認知!”
他聲音平淡,卻異常有力。
說完,他告退了。
李隆基久久沒能回過神來,望著李凡的背影被震驚到了。
世界這個詞對于他來說太過陌生,沒有聽過,但他能感覺到李凡的野心,這種野心絕不拘泥于個人權力。
離開興慶殿。
李凡大馬金刀走在宮闈大道上,但他卻沒有直接回神武府。
“薛飛,帶人去查一下。”
“看看是誰見了陛下,帶過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