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微臣有一通窗故友,任職于前叛軍曳洛河軍需官,顯是貝州留守。前幾日他已經決定向殿下投降。”
“并且他稟報了一條重要軍情,獻于殿下,希望能夠得到殿下的寬恕。”說著,他雙手奉上。
李凡接過。
李歸仁三個字頓時印在了他的瞳孔之中。
“李歸仁沒死?”他驚詫。
薛飛,周通這些參與過陜州會戰的將領們聽到這個名字,亦是瞪大眼睛。
當初大戰二十多萬人廝殺,曳洛河重甲騎兵原班人馬幾乎打崩,李歸仁下落不明,所有人都覺得死在亂軍中了。
“殿下,沒有。”
高尚搖頭:“此人陜州兵敗之后,消失了一段時間,當時叛軍高層也都以為他死了,但后來逃回河北,并且聯系上了安慶緒。”
“他本該受重用的,但剛好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掉,而他跟安慶緒的關系讓史思明猜忌,遭到了流放。”
“聽說這次各地接連失陷,史思明已經無人可用,只能將此人搬出來。”
李凡盯著密函,目光掠過一道殺機。
密函明確寫著李歸仁率部三萬,增援博州,相當于又一個滅火的安武俊,而且其軍隊超過半數是由潰兵和散兵組成。
也就是說,半數都不是新兵,而是老兵。
并且李歸仁絕對是叛軍頂級名將,能執掌曳洛河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李凡很重視!
“這上面的消息,你能不能保證真假?”
“回殿下,微臣能!”
“貝州留守蔡卯乃是我多年故友,他早已經有了歸順的想法,只不過因為戰亂一直沒能實現。”
“如若消息出錯,微臣甘當軍法從事!”高尚嚴肅,他多么精明的人,若不是真的他也不敢拿出來邀功。
“很好!”
說著,李凡立刻來到地圖前。
“李歸仁三天前經貝州補給糧草,馳援博州。”
“現在估計快到博州了。”
“你了解河北,了解叛軍,你覺得他會走那條路?”
他的態度很堅決,全殲李歸仁援軍,不給他像安武俊那樣上竄下跳的機會。
高尚立刻道:“殿下,微臣認為李歸仁必走黃介驛道!”
“這條驛道是大唐龐大驛道之一,沿途有水源,有草地,戰馬可以補充草料,往內延伸可以一直到范陽。”
“最重要的是這條路一馬平川,最不容易被埋伏。”
“叛亂初期,許多后勤運輸都選擇這條道,微臣想,李歸仁這樣的人不會步走這條道。”
聞,李凡盯著地圖上那根歪歪斜斜的線,并未過多猶豫,現在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刻,晚了就埋伏不了了。
“就這了!”
“到黃介驛道的博州段進行攔截。”
“迅速傳孤軍令,全軍拔營改道,全部輕裝上陣,一切攻城設備全部留在原地!”
“是!!”
隨著李凡拍案,截擊計劃迅速展開。
兩夜一天的趕路,四萬神武軍抵達黃介驛道,斥侯營仔細勘探地面,確定還沒有大軍從驛道過境。
李凡遂展開布置,這里雖然沒有天險和高山,但要伏擊,也不是不可以。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