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和魏城的這百余里,有著大量的小城小鎮,驛道復雜,只不過在唐軍的進攻下,幾乎沒有造成任何阻攔。
收復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對此,安武俊作為魏州之地的大將軍毫無辦法,丟了鄴城也不敢出來作戰,只能龜縮防線。
數日時間下來,已是九月。
李凡很快就率大軍挺進了距離魏城的南面門戶“石縣”。
此地興建于武則天時期,有著較高的城墻及一面山岳作為天然掩護,故而成為了一州之門戶。
一處驛站內。
難民南下,唐軍北上。
路上累累白骨不少,大多數都是曾經安祿山南下,殺死的官軍和百姓,無人收拾。
“報!”
“殿下,高尚求見,還帶了一個自稱是從石縣出來的人!”
李凡挑眉:“帶過來。”
“是!”
很快,高尚帶著一個黑衣男子出現在驛站外。
“臣,恭喜太子殿下。”
“好消息,石縣歸降!”高尚邀功一般道,這些日子除了斥候營,封常清所部,他也是前軍之一,負責策反。
目前為止,他已成功策反三縣投誠。
要知道,安史之亂時期官方是州縣制,只不過戰亂連綿,郡和縣未能完全劃分,史書也常常出現郡制。
一縣是城池,有官兵兩千到萬人不等。
而這個石縣前身本就是一個郡,人口,兵力,以及戰略位置,都算是從鄴城出來遇到過最重要的一個。
“干的不錯。”李凡夸獎,留這高尚一命還是有用的。
這時候,那個黑衣男子上前。
“太子殿下,卑職乃董非縣令侄子,董元,昨日夜里,縣令帶人于老虎堂設伏,將安武俊的監軍常劍以叛亂謀逆,阻擾唐軍統一為名斬殺。”
“特獻人頭,前來告知殿下,石縣歸順大唐,無意謀反。”
“還請殿下入城,全縣官民竭誠迎接。”
說著,董元跪地雙手奉上。
李凡打開看了一眼,是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還有證明身份的鐵牌。
“很好!”
“傳令曹安民,讓他帶人接手石縣,不可擾民,不可擅殺,其余大軍繼續出發。”
他的目標是魏城,哪里有安武俊及大量軍隊,石縣投了,他也不打算停留。
雖然河北戰場已經輕松起來,但吐火羅,南詔這些勢力沒能分到一杯羹,一直嚷嚷著要跟靈武接觸。
外部施加給他的壓力很大,所以他一直都在追求速度。
一般來說,收復一州,三軍得停靠個把月休整,但他只休整了幾天,還是等待高仙芝所部。
“是!”朱慶抱拳,立刻去傳遞命令。
“且慢!”
董元拱手:“殿下,董縣令讓卑職轉告殿下魏城現在是銅墻鐵壁,安武俊在那里集結了幾萬人守城,加高了城墻,還征用民夫,制造了大量守城器具。”
“強攻損失必然慘重,若殿下愿意,縣令愿幫殿下策反魏城內的官員,里應外合。”
“不過此事需要一點時間。”
“另外,縣令還說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要告訴殿下。”
聞,李凡詫異,一個小小縣令能有什么極其重要的事。
“什么事?”
董元拱手,面露難色:“殿下,這個卑職也不知道,縣令說要保密,不能經他人嘴。”
“所以……”
李凡點點頭:“行吧。”
“你到前面引路。”
“去讓封常清負責保護糧草,徐徐推進。”
“高仙芝率三萬人先行一步,圍困魏城。”
“其余人馬,隨本太子進入石縣,停歇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