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面色沉重,惋惜,不由呢喃起那一首詩,為其送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的一生堪稱傳奇,護衛了大唐半壁江山,殺的吐蕃人不敢過境,可卻懷著悔恨和痛苦死在這茅屋內。
他的是非,他的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作為軍人,無奈朝廷敕令。
作為父親阿翁,他為保家眷,被俘后被迫茍且。
李凡并不鄙視他,只是理解他,同情他,尊重他,他的生涯末年,其實就是大唐腐朽衰敗的縮影。
一句大唐萬歲,一本畢生軍書,足夠說明他的心系大唐,但命運有時候就是這般無常,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
隨著李凡的抬手,外面的神武軍集體脫帽,高呼:“送老將軍!”
“送老將軍!!”
“……”
全軍復誦,聲威震天。
一代名將,哥舒翰,病逝于璧坡。
潼關遠山忽然傳來一陣陣牧童的笛音,悠揚而深沉,似是送別,似是接引。
不久后,李凡沒有苛刻的追究他投降的事,而是讓潼關駐軍升起奠旗,并且下令將其厚葬于潼關,這片他曾經守衛過的地方。
“你先在此為你阿翁守靈吧。”
“七日后,你再來洛陽找本太子。”李凡對披麻戴孝,跪在地上的哥舒茲道。
歷史除了記載哥舒翰的兩個兒子,就幾乎沒有提及過哥舒翰的后代了,但哥舒翰臨終請愿,他還是愿意給一次機會的。
哥舒慈眼睛紅腫,聞迅速從失神和麻木中蘇醒過來。
跪地咬牙:“殿下,不用!”
“阿翁已死,他曾交代我要為哥舒家正名,而今叛軍來犯,是小人將功補過的機會,想必阿翁在天之靈見了也會鼓勵我奔赴戰場的。”
“還請殿下通融,允許小人上陣!”
他磕頭,硬生生是磕出血,砰砰作響。
李凡阻止,哥舒家目前局面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由哥舒家的人在戰場上重新贏得百姓和軍人的信任。
“好吧,那你先充作行軍幕僚。”
“若你有功,本太子會一視同仁。”
所謂行軍幕僚,其實就是負責起草點文書,出點辦法,但沒有官職和實權。
“是!”哥舒茲立刻脫下喪服,只是手臂還纏繞著一塊白布,而后迅速進入神武軍。
最后,李凡看了一眼漫天黃紙圍繞的哥舒翰墓碑,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四方經。
“老將軍,你好好歇息吧。”
“有本太子在,大唐不會亡,吐蕃也過不來。”
說罷,他轉身,正式離開。
離開潼關后的第一站是新店,而后是陜州,洛陽。
這一路上,李凡沒有隱藏行蹤,而是大搖大擺的從田野,從城池下路過,引來無數佃戶圍觀。
曾經李隆基放棄長安,以及當時大量的官員棄城投降和逃跑,給大唐百姓造成了巨大陰影,帶來了惡劣的連鎖反應。
李凡軍隊過境,就是要安撫老百姓的心,讓他們放心重建,放心農耕,他這個太子在他們的前面頂著。
數日后,洛陽城外。
這里還不是前線,前線乃是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