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萬石糧,三萬麻……”
“還是不行!”
“既然物資不行,那殿下可愿意劃出一塊地盤,供阿布思部落駐扎?”
“更不可能!本宮是支持爾等造英武可汗的反,不是割地賠款!”
“而且拿了大唐的支援,就必須聽大唐的話!”
“殿下,最后的底線,援助我部三十萬石糧,三萬麻,十五萬擔鹽,鐵一百五十萬斤!”
“不行!”
“……”
數次開價,皆被李凡拒絕。
他肯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更不可能拿地做交換,以至于談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足足一個時辰過去,也沒能達成半點一致。
最后,潦潦收場。
次日。
李凡也懶得跟可碩磨嘴皮子了,直接將談判的事交給了戶部尚書安思順和鴻臚寺卿李善德來負責,他則退至幕后。
這件事,他是十拿九穩的,大唐可以拖一段時間,但阿布思部落就不一樣了。
凜冬對草原帶來的傷害,加上回紇汗國內部的矛盾,讓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可。
比起任人宰割吞并,無疑接受李凡的扶持,成為大唐附屬,更有機會。
趁著戶部和阿布思部落談判的時間,李凡又辦了一件大事,潼關一帶正式重啟屯田!
分為軍屯,民屯,商屯,三步齊趨。
軍屯是由潼關駐軍開拓,解決軍隊糧食供應。
民屯則是招募農戶,自主耕田,僅需繳納賦稅。
這兩樣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只不過安史之亂的爆發,讓這事給中斷了。
至于商屯,史計更多出現在明朝,由商人在邊郡招募流民農耕,以糧草換取鹽引。
這事在戰亂時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其實很難組織,但前線的固若金湯,潼關軍屯有了機會。
而弘農楊氏的臣服和效忠,當地士族發力,讓后兩種也有了底子。
二月十四。
傍晚。
安思順覲見。
“太子殿下,經過連續幾日談判,阿布思部落選擇退步。”
“最終方案為十三萬石糧,兩萬麻,五千絹。”
“鹽七萬擔,以及盔甲四千,刀劍戈矛共五千,還有繩索農具共三千。”
聞,李凡挑眉,這個數字完全可以接受了。
利益值得,而這些物資也不至于養起來一個難以解決的對手。
“不過,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才愿意反英武可汗,成為大唐的附屬。”安思順蹙眉。
李反停下腳步:“什么條件?”
安思順道:“這個可碩不肯說,說是要跟殿下當面談。”
李凡一聽,就知道多半是什么不好答應的條件,否則不可能降低這么大的支援標準,更不會非要找自已。
這說明他們覺得戶部和鴻臚寺不夠格答應。
“明日一早,你和李善德把他們帶來。”
“是。”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