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李凡先后調集南北二衙軍隊,守衛各城門,穩住長安不亂,而后下令京兆府出動,以亂國罪抓捕了昔日以李輔國,邊令誠為首的宦官勢力。
這其中,也包括了歷史上赫赫有名以元載,苗晉卿,宋遙為首的多名貪官污吏。
李凡用他的鐵血手段,開始為唐帝國續命,一改腐朽的唐庭!
這個寒冷的夜晚,長安的百姓還沉浸在睡夢中,整個唐帝國的權力結構以及走向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兵變第三天,消息才陸陸續續傳出皇宮,一石激起千層浪。
“邊,郭二人作亂,謀害豐王,被斬玄武門!”
“豐王八百人,又從玄武門殺進去了?”
“長安戒嚴,但允許百姓集市互換商品!”
“王爺有令,將徹查貪官!”
“十幾名大臣的家里搜出了百噸銀器!”
“……”
民間炸開了鍋,但輿論風向卻無一不是倒向李凡的,畢竟李凡連戰連捷,守衛大唐,加之近期在長安的所作所為,讓百姓信服。
估計李隆基自已也沒想到,負責長安治安本是想榨干李凡的最后一絲價值,結果讓李凡的聲望更大。
一月四日。
這一天的早晨,白霧彌漫宮闈,巍峨的皇宮依舊處于高度戒嚴之中。
無論是后宮,還是前朝,從妃嬪大臣,還是太監宮女都意識到一個問題!
這個龐大的唐帝國,要換主人了!
興慶殿,在高力士和陳玄禮的相勸下,看清局勢和民意的李隆基最終在百姓的罵聲中妥協,黯然收場,親自寫下圣旨。
由高力士于太極宮宣布,三省,六部,一臺,五監,九寺所有官員系數到場。
“大唐皇帝令!”
“朕年事已高,力不從心,然安祿山叛軍勢如水火,朕唯恐大唐江山社稷有失,加封豐王李凡為神武上將,大唐兵馬大元帥,兼司徒,兼尚書令……”
一長串的加封,換句通俗易懂的話說,大唐軍政事務,由李凡一人總管。
太極殿的文武百官心頭巨震!
神武上將?
這封號,跟當年太宗的不齊平了嗎?
“欽此!”隨著高力士念讀完畢,也標志著這場持續四天的玄武門兵變徹底塵埃落定,在國家動亂漫天呼聲之下,這甚至比李世民當年都快的多。
薛飛,常遠兩人手持唐刀,帶著神武軍,死死盯著百官,看那個不開眼的想要被誅九族,這個時候找事。
但一切程序合法,手續也齊全,高力士陳玄禮親自站臺,文武百官就是想挑毛病都挑不出,而且也都不傻。
這個時候冒頭,不僅被百姓罵,人頭也不保。
他們左顧右盼,也只能默認,心中長嘆,大唐變天了啊!
“臣,接旨!”李凡上前,接過圣旨,高過頭頂,正式成為了大唐的代理人。
“我等參見神武上將,兵馬大元帥!!”
神武軍,禁軍所有將軍如數參拜,聲勢浩大。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一些大臣心里不服,因為李凡的上位完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這個時候,也只能跪下,高呼:“參見神武上將,兵馬大元帥!”
聲音震耳欲聾,回蕩太極宮。
這是李凡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君臨天下,眾生匍匐”,哪怕他還不是皇帝,但整個人依舊熱血逆流,很不平靜。
權力真的是有魔力的,強如李凡也不能免俗。